第158章 朱佑樘:我太难了

 见朱佑樘发懵,李青换了个问法:“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补充道:“不局限于大明皇帝。” 

 人人都有理想,尤其是少年时期,而这个理想,往往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憧憬的未来。 

 朱佑樘是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他的志向很重要! 

 基于此,李青才会问这么个问题。 

 朱佑樘想了许久,才道:“汉文帝那样的皇帝。” 

 “汉文帝……”李青沉吟了下,点头笑道:“下一任的政治土壤,倒是符合你的志向。” 

 朱见深搞完事情,大明许多潜在的隐患也会随之消弭,后继之君最好不折腾,且也没折腾的必要了。 

 汉文帝推崇黄老之学,确实符合朱佑樘接任后的志向。 

 李青颔首道:“不错的理想。” 

 顿了下,“但你知道,想做到汉文帝那般,需要具备什么吗?” 

 “勤政爱民。” 

 “汉文帝爱民,却并不算勤政。”李青摇头。 

 朱佑樘挠了挠头,问:“需要什么啊?” 

 “极致的权谋之术!”李青道,“汉文帝是藩王入京,他当时所在的背景,庙堂波诡云谲,可谓是凶险到了极点,他这个皇帝都是大臣定的……” 

 说着,他忽的皱眉。 

 这剧本……貌似嘉靖皇帝也拿过。 

 “先生?” 

 “啊?哦。”李青清了清嗓子,道:“读史不能光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他是如何做的,史书留给我们的只是结论,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反推。” 

 顿了下,他道:“汉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尽管他推崇黄老之学,不够勤政,但文帝一朝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绝对称得上明主; 

 可若结合当时的背景,你就会发现,他能做到那般,其中的难度会是多大; 

 但他还是做到了,这才是文帝的厉害之处。” 

 李青不教具体细化的东西,他教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前提是你得读懂,读透才行,你若光是看到这个皇帝英明,那个皇帝昏庸,那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李青道,“国家施政当因时因势而定,不是说,你想成为文帝那样的皇帝,照着文帝学就可以了,懂吗?” 

 朱佑樘听不太懂,却是觉得李青说的很有道理,点头道:“我记住了。” 

 他没有不懂装懂,只是将这话牢记在心,并不耻下问: 

 “但先生的话,我不太懂,还请先生明言。” 

 李青伸出两个手指,“我教你两个方法,一是钻研,二是总结。” 

 “钻研,总结……”朱佑樘喃喃重复了一遍,问:“具体呢?” 

 “具体要你自己钻研,总结。” 

 朱佑樘:“……” 

 李青却道:“自己领悟,远比靠别人掰开揉碎地喂,要强的太多; 

 你且记着,他日你做了皇帝,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很多人带来好处,亦或坏处,而人人都有私心,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要对事物的严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