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

 李青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各种麻烦事纷至沓来,朱厚照忙的不可开交。 

 臣下没跪宫门,表面上也没怠政,可仍是能让朱厚照焦头烂额。 

 不过,少年人不服输,反而被激起了好胜心。 

 … 

 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仁宗、宣宗……朱厚照忙碌之余,也在废寝忘食的输入。 

 许是被李青点醒,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再看这些实录,他有了全新的认知。 

 同时,那本类似小说话本的《大明轶闻录》,也被他时常翻阅。 

 这本书真可谓是宝藏,不仅趣味性十足,且满满都是干货,看着不累得趣儿,还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这书真是出自正统皇帝之手? 

 朱厚照产生了深深怀疑。 

 他觉得,这本书出自永青侯李青才合理。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百分百确定李长青就是李青,包括正统朝的李青,都是那个洪武朝入仕的李青。 

 医术,武艺,人心的把握,政治的理解……没有百余年沉淀,没有久居庙堂的履历,万没可能达到如此境地。 

 朱厚照相信自己的直觉,亦相信自己的判断。 

 虽说长生太匪夷所思,可若不是这般,将更加匪夷所思。 

 “他这个长生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朱厚照费解。 

 他自幼接触过很多圣贤之外的东西,什么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五花八门的学术教派,多少都有涉猎。 

 可长生…… 

 当然,长生自也有被提到,然,都是一眼假,太过虚无缥缈了。 

 什么轮回啦,位列仙班啦……听着就不靠谱。 

 相反,活生生站在面前的李青,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没有腾云驾雾,没有佛光万丈……等神仙的手段,看似普普通通,除了武艺表现的稍微超标一些,与常人区别并不大。 

 可就是这样,却更具冲击力。 

 “洪武十五年医治孝慈皇后,锦衣卫千户,镇抚使,仙人张邋遢……”朱厚照归纳这些时日对李青的了解,可他还是无法将这些全部串联在一起,更无法让其合理化。 

 “这其中,肯定有诸多东西被历史长河淹没了,亦或说,他掐头去尾,将自以为不重要的东西抹了去,是以才让朕无法归因,有很强的割裂感……” 

 朱厚照喃喃。 

 突然感到遗憾,遗憾不能从这位活历史身上,挖掘大明百余年的政治风云。 

 史书有遗漏,且也大多时候只记录结果,不记录过程,更是有不少以‘春秋笔法’记载。 

 如李青所说:朝廷需要体面,皇权不容置疑! 

 这就注定了有许多事会被掩盖真相,不会以真实面貌面向后人。 

 就拿唐赛儿叛乱,三大殿失火,建立东厂……,之前他压根就没把些事联系到一起。 

 “可惜啊……” 

 朱厚照扼腕叹息。 

 他知道,李青不会告诉他无关当下政治的往事,甚至,李青永远不会正面承认自己是李青。 

 一句‘如是’,足以说明了李青的态度。 

 他永远听不到他想听到的答案。 

 … 

 六月下旬,蝉鸣卖力绽放着最后的盛夏,令人心焦。 

 李青百无聊赖,突然觉得太闲也不是啥好事。 

 当然,若能过自己理想的生活,闲着自然好,可他离不开京师,至少现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