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原来是友军(第2页)

 他也不辩驳,和气道:“诸卿请起,议政嘛,重在一个议字,焦爱卿说的很好,嗯…,有道理,有依据。” 

 “皇上谬赞了。”焦芳矜持道,“臣也只是尽臣之本分罢了,即便臣不说,皇上您也能明白。” 

 焦芳心下得意。 

 今日这一番奏对下来,无论是手下人,还是九卿同僚间,他的影响力都会上升不少。 

 近段时间内阁如日中天,他这个吏部尚书都有危机感了。 

 再不采取措施,怕是天官之称都要有名无实了。 

 他先是得意地瞥了杨一清一眼,接着,目光又在李东阳、杨廷和身上扫过,最后拱手道: 

 “京察万不可贸然开启,请皇上不要听杨总督一面之词!” 

 “皇上三思,京察不可贸然开启……!” 

 群臣附和。 

 焦芳得意更浓,十分享受这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 

 见此,杨廷和微微有些后悔。 

 却听杨一清道:“皇上英明。” 

 杨廷和微微一怔,当即嗤笑嘲讽,“杨总督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刚还力荐皇上推行京察,这会儿就又皇上英明了?” 

 “难道皇上不英明?”杨一清对这位本家也挺反感,丝毫不惯着。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确实厉害,可他也不是吃素的,甘陕总督监管马政,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还真没把杨廷和放在眼里。 

 杨廷和噎了一下,哼道:“国策可不是儿戏,杨总督谏言可以,却也要三思后行,如此首鼠两端,可不是一个封疆大吏应有的水准。” 

 “呵呵……本官几时首鼠两端了?”杨一清嗤笑,“本官说皇上英明,只是阐述事实罢了,何曾说京察不宜开启,再者,皇上几时说过不开京察?” 

 杨廷和心头火起,转过头,拱手闷声道:“皇上……?” 

 “杨卿说的对!”朱厚照颔首。 

 杨廷和嘴角勾起,看向杨一清的眼神充满戏谑,“杨总督可听见了?” 

 “杨卿误会了,朕刚说的杨卿是指杨一清。”朱厚照似是有些不好意思,“也怪朕没说清楚。” 

 杨廷和:(o言o) 

 小丑竟是我自己? 

 杨一清笑容玩味,继而一拱手,沉声说:“请皇上肃清吏治,开启京察!” 

 “皇上……” 

 “都稍安勿躁。”朱厚照淡淡道,“做人要讲道理,刚你们反对的时候,杨一清并未打断,现在轮到杨一清说话,你们也当还礼才是,别这么没有涵养。” 

 群臣:“……” 

 杨廷和悻悻住嘴,冷眼看着杨一清,“杨总督请吧。” 

 杨一清看都不看他,拱拱手,面向群臣,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阶段性推行,杨大学士,焦尚书以及诸位同僚否定,说京察不可取……可是影射太祖?” 

 好大一顶帽子! 

 群臣愤懑,却没人敢接。 

 否定?找死! 

 肯定?找死! 

 唯有沉默。 

 不过也只是嘴上沉默,心里早就把杨一清八辈祖宗骂了个遍。 

 杨一清见没人敢接话了,这才面向御座,恭声道:“皇上,京察利大于弊,正官风,选人才……” 

 一口气说了诸多好处,继而道:“时代在变化,大明在发展,今之京察自也要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