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感念堂兄的好,又见不得堂兄太好(第3页)

 杨廷和:“?”

 却听朱厚熜继续道:“应州一战伤亡惨重,耗资弥巨,然……”

 顿了下,“这里没有旁人,朕也就直言直语了。”

 “皇上但讲无妨。”杨廷和迟疑着点头,心中隐隐有所明悟。

 “伤亡太大了,这会让后继之君以为是先帝任性导致的,不如……将伤亡写小一些,当然了,还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先帝,那一战是我大明胜了,亦是先帝的功绩!”朱厚熜顿了下,又说,“可也要遵从合理性,杨卿能明白朕的意思吧?”

 杨廷和心中有些不舒服,可细想想,如此倒也没什么不好。

 应州一战大明是赢了,称得上大胜,然,伤亡却也不小,尤其是花费……严重超纲!

 哪怕鞑靼死伤更多……

 再一个,募兵制推行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军队的能量势必会越来越强,这很不契合以文治为主旋律的时代。

 “臣……明白了。”杨廷和轻叹颔首。

 其实朱厚熜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一想到堂兄这般辉煌的武功被载入史册,他心里就不舒服。

 对文治,他很有自信,自信超过堂兄不在话下。

 对武功,他就有些发虚了。

 一来,他在这方面确实欠佳,二来,未来也很难再有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了。

 朱厚熜一边感念堂兄的好,一边又见不得堂兄太好……

 说到底,还是因为分支的关系。

 若这武功是宪宗皇帝的,朱厚熜绝不会有这个心理,因为那是他亲爷爷,可堂兄……就只是堂兄。

 不过,朱厚熜到底还有些良知,道:“宗禄永额,募兵制,京卫武学院……先帝这些举措还是英明的,需以正向肯定!”

 “臣遵旨。”杨廷和拱手称是,“别的……皇上可还有高见?”

 朱厚熜脸上一热,悻悻道:“实录嘛,自然是要基于事实,朕这般,也是为了保全先帝名声,别的……按事实来,秉承着公正态度即可。”

 “臣遵旨。”杨廷和又是一礼,起身道,“皇上若没别的意见,那臣这就去督促翰林,尽量早日成书。”

 朱厚熜跟着起身,真诚道:“杨卿可有什么需要朕满足的?你我君臣一场,虽有不快,但……朕知道杨卿你的难处,更明白你的付出,杨卿若有所求,朕无有不允!”

 这话他确出自真心,他不爽杨廷和是真,可他也知道,这几年的政权平稳,杨廷和付出良多。

 杨廷和对上朱厚熜眸子,没再瞧出虚伪和客套,沉吟了下,道:

 “臣恳请皇上,让臣有个体面的退场,皇上英明神武,对朝局,对社稷,定有卓越远见,可朝中却不乏守旧之人,还请皇上待臣退养之后……再践行!”

 顿了顿,“如若不然,只怕臣的退养之路也要告吹,皇上当也明白,真若再起争端……臣根本无法辞官。”

 杨廷和知道,过了年皇帝必有大动作!

 朱厚熜略一思忖,颔首道:“朕答应你!”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