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打比方(第2页)

 “科举一途,本官坎坷半生,费大学士却是顺风顺水,文采之道,本官自愧不如,不妨拿出科考时的态度,来个承题破题,以让在座各位开开眼。”

 费宏正欲开口,朱厚熜却先一步定了调子:

 “朕也想开开眼!”

 费宏:“……”

 李青突然有些想笑。

 严嵩的那篇万字书他也听说了些,文采没的说,文章内容更是没的说,简直无懈可击。

 因为严嵩阐述观点的同时,把太祖、太宗给捎上了。

 太祖立国之后,在各省、府、州、县都开设了学院,有文有武,配置一般无二,不偏不倚。

 严嵩将扩建文武学院与太祖遗志强行挂钩,并以太宗开海,太宗、宣宗七下西洋来佐证‘尾大不掉’是个伪命题……

 详细内容李青不知,但可以预见上万字的文书中,绝不止这点内容,且还是绝对的政治正确,牢牢占据着舆论高地。

 不然,一个国子监祭酒如此冒头,哪怕皇帝强保,也定然会遭受弹劾。

 之所以平安无事,原因只有一个——严嵩叠的甲太厚了。

 果不其然,费宏拿着那封万字文书,眼睛瞪如铜铃,头皮紧绷发麻。

 张璁送上砚台,费宏却半晌不着一字……

 政治主张必须建立在政治正确之上,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也从无人敢打破。

 哪怕皇帝!

 费宏颓然放弃,拱手道:“皇上,凡事要结合当下时政,如此……且不说花费,当初宪宗皇帝清理冗员,也是因官僚机构臃肿,如此,岂不更为臃肿?”

 朱厚熜笑笑,瞥向李青。

 李青:“宪宗实录我也看过,是有这么回事儿,然,宪宗皇帝清理冗员,清理的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放肆!”

 “狂妄!”

 “大胆!”

 先后数道怒喝,打断了李青话语。

 就连朱厚熜也是嘴角抽搐,面色不喜。

 这个比喻……着实太寒碜了点。

 李青本想发火,可咋摸了下,将大明官场比作茅坑……确实不妥当。

 等同于说,做官是在……拉屎。

 于是只好换了个说法,重新打比方:“宪宗皇帝清理的是不作为、混吃等死的官员,这就好比……一个人五尺高,二百多斤重,这便是臃肿;一个人九尺高,二百多斤重,便是健硕!”

 这也就是黄锦不在,不然,听了这话又要拿小眼睛瞪李青了。

 朱厚熜悄悄瞪了李青一眼,真想来一句“你是会打比方的,以后不要打了”,只是想起昨日之事,又给憋回去了。

 其他人也有这个冲动。

 不过,这总归比‘茅坑’来的强了太多,且九尺高之人是说的大明,亦无法反驳说“世上哪有九尺高的人”。

 难道大明长不到九尺高?

 话是糙了点,却与严嵩捆绑太祖太宗有异曲同工之妙。

 费宏一时无言。

 与其同一阵营的贾咏再退一步,道:“即便我等同意,六部也不会同意,尤其礼部……”

 “这是之后的事了!”李青打断他,道,“贾大学士同意就好!”

 谁说我同意了?贾咏愤懑。

 奈何,不说李青的观点不好反驳,单是对着那一份万字书承题破题……想想就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