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第2页)

 李青欣慰,可欣慰之余,又不免有些唏嘘。

 多少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子弟,在读书期间,甚至在做官前期,无不怀揣一个美好的理想,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可随着时间推移,见识过官场浑浊,屡屡碰壁之后,又有几人能坚持初心。

 当然了,这种态度总归是好的,很值得肯定。

 李青又听了一阵儿,却是有些失望。

 倒不是这老先生教的不对,也不能说他教的不好,而是受限于眼界问题,他教的这些,并不适用于科考。

 可这种学习氛围,以及这股子正气,很让李青触动。

 文章写的再好,也不如一颗报国为民之心,可文章写不好,却很难出人头地,榜上题名。

 小地方走出的读书人,更知民间疾苦,相较之下,初心更为坚定,看来今后当注重一下小地方的教育水平了……李青心里想着。

 讲学结束,学生们陆续回家。

 李青本想趁机去与那老先生谈一谈,加深一下了解,不想,方才喊出那句“宁作农夫,不做乡愿”的年轻人,还在向老师请教问题。

 看样子,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听其言,观其行,李青对这对师生的品德还算信任,便迈步走了进去。

 “冒昧叨扰,还请勿怪。”李青一揖。

 年轻人还了一礼,退后两步,老先生因对方不是自己学生,也还了一礼,诧异道:

 “听你口音,不是我们这的人啊。”

 “我来

自金陵。”李青说。

 “金陵?”老先生诧异更浓,“那可是个好地方啊……”

 说着,又打量了李青一眼,虽一身粗布麻衫,甚至有些狼狈,可眉宇间难掩贵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阁下不是流浪过来的吧?”

 李青微笑颔首:“只因有闲,便想四处走走,见识一番人生百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可以为后者不亚于前者。”

 “阁下能说出这番话,当也是个读书人。”老先生不由多了几分耐心,道,“你还年轻,行万里路的同时,也不能落下读万卷书啊,能否科举做官,还是要读书才行。”

 李青虚心点头,“老先生说的是。”

 “不知阁下……”

 “我想资助一下本地的教育资源。”李青开门见山,笑道,“老先生莫看我这身行头寒酸,其实……还算颇有家资。”

 “啊?”老先生愕然。

 那年轻人也是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不觉得李青能有什么家资。

 他问:“萍水相逢,兄台何以如此?”

 “同在大明,互相帮助,不应该吗?”李青反问。

 年轻人怔了怔,不禁肃然起敬,长长一揖,“海瑞受教。”

 “呵呵……少礼,这没什么。”李青微笑摆手,道,“子曰:达则兼济天下。我观此地教育贫瘠,起了几分恻隐之心,恰好有这个能力,算不得什么。”

 李青看向老先生,问:“冒昧,请问老先生可中过举?”

 老者面上一热,悻悻摇头,“惭愧,老朽只是个落第秀才。”

 海瑞则是说:“先生之学问,犹在举人之上,阁下莫以成败论英雄。”

 “你误会了。”

 李青解释,“光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是不够的,科举更多考的是文章,有个参加过乡试并中举的人来辅助教学,对你们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