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赤字(第2页)

 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富裕,是从宪宗一朝开始的……

 真要说起来,从太祖建国算起,直到朱厚熜的爷爷辈儿,大明才真正实现富国且富民。

 宪宗开始真富,孝宗以此基础又做了突破,时至武宗……

 哪怕朱厚熜内心不喜堂兄,也不得不承认,武宗对大明财政的贡献,着实不小。

 先是对天下藩王兼并的耕地下手,后又施行宗禄永额……这直接导致藩王再不敢铆劲儿生了,从武宗一朝开始,藩王宗室再没有一人生上百人的壮举。

 当然了,现在朝廷也不怕诸多藩王造人,反正朝廷就出这么多俸禄。

 如今朱厚熜是大明皇帝了,自然不会再跟藩王共情,坚决支持堂兄的主张,对藩王的上疏,一向留中不发。

 宪宗、孝宗、武宗,满打满算,也才富了三代人。

 可如今……

 朱厚熜不禁苦叹:“难道真就是……富不过三代吗?”

 ~

 奉天殿上。

 大明财政赤字问题,首次被搬上了朝堂。

 吵归吵,闹归闹,斗归斗,可在真正的大事上,群臣还是拎得清轻重的,皇帝抛出问题之后,纷纷总结,思考,献策……

 一阵嘈杂之后……

 内阁首辅夏言率先出班,拱手道:“臣以为,缓解财政赤字,除了开源,便是节流了,今我大明就是开源过甚,不注意节流导致的财政赤字,以臣之见,首当节流。”

 朱厚熜:“如何节流?在何事之上节流?”

 “普及教育。”

 “不可。”

 “收回草原的进度?”

 “不可。”

 夏言气郁,道了句“臣愚钝”,愤愤回班。

 其余人也被皇帝这两不可气到了,大明之所以财政赤字,这两项国策称得上罪魁祸首,你竟然都给否了?

 严嵩出班道:“皇上,臣以为……”

 “一条鞭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支出,也不可。”朱厚熜说。

 严嵩一滞,悻悻回班。

 朱厚熜扫视群臣,鼓励道:“诸位爱卿,有言但言,不对不罪,对则重赏。”

 群臣:“……”

 财政赤字的根源,就是开源过甚,除了节流,别无他法。

 钱又不会平白生出来……

 咦?好像并不绝对。

 工部尚书出班,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可多发行一些宝钞,以此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

 “不可!”新任户部尚书立时出班反对,道,“宝钞一旦超发,购买力必定下降,这会致使百姓更穷,如此,轻则宝钞信用再次降低,重则百姓会直接弃用宝钞;

 此事已有先例,若非从英宗时期开始,朝廷施行回购宝钞政策,今我大明宝钞可能一文不值。”

 “臣附议。”礼部侍郎紧跟着出班,“皇上,臣拜读我朝太祖实录,其中有一段太祖与永青侯的对话,实令臣大开眼界,说的是……”

 “五个橘子?”朱厚熜挑了挑眉。

 礼部侍郎一滞,点头道,“皇上圣明,超发宝钞本质上和加征赋税没有任何区别,观今之气象,实不容乐观。”

 顿了顿,神情不自然的说道:“今加征百姓一分赋税,明个再还回去赈济……可就没有一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