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长润里联宗谊

 王二主持了这场祭祀。 

 顺道应王三的意思,寻来一个童生,给大家重新编修了谱系和辈分。 

 毕竟已经离开了村里,王三只想到了这个办法,将大家串在一起,给他们一点归属感,不至于一下子举目无亲。 

 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王三顺道请童生帮他们取名了。 

 “哥,改个名?或者立个字也成。”王三笑吟吟的说。 

 “你说叫啥?”王二挑眉看着自己这个兄弟,从那个小道士说,他开窍了,但现在王二还是狐疑几分,这算哪门子开窍?自己不是有大名,“咱是有大名的。” 

 “诶呀,晓得。哥的大号叫王驴,我叫王蛋。又是驴又是蛋,感觉像骂人。” 

 王三搓了搓鼻子,他当然知道他俩的名号,还有一个早死的大哥,就叫王大,三人合起来,大驴蛋,还真别说,很有民间起名的风范。 

 “但这不就出来了?出来混,总要有点好名头!别到时候别人看你,喊你一声驴,那你应了,隔壁驴子也应了,多膈应。” 

 王三嘿嘿一笑,边上的那个童生也莞尔。 

 有意思。 

 只有王二黑着脸说:“那你说,叫啥?” 

 “简单!哥你排老二,就叫王尔后边寻个字加上。 

 我排老三,就叫山什么。 

 这样一来,有点气势,名头也敞亮。” 

 王三说着,寻童生给他们找一个字辈的字。 

 最后,王二改叫王尔宸,王三叫王山宁。 

 “行,以后就叫王尔宸。”王二颇为满意,不过童生脸上多了几分揶揄。 

 这个宸字,可不一般,虽然标为屋檐之意,但却是帝王宫殿的屋檐。 

 至于王三的王山宁,“宁”的本字,是一种祭祀器皿,也是宫门顶梁的柱子,也可以引申为守门的卫官。 

 只属于什么地方需要守门的卫官,自然是祭祀的庙宇或者宫殿。 

 这两字,还是王三取的,看来这小子对自己兄弟多为看好。 

 不过,也没说宸字不准民用,反正他们也写在自己的族谱上,不见得能拿出来用。 

 于是,便把十七人都登录在书册上。 

 这样一来,除了王二、王三之外,其他的同宗子弟,也都有了名录和身份。 

 “二叔、三叔,额带兄弟侄子侄孙,跟您二老磕头了。” 

 王信一看族谱造完,立刻带着十五人给王二王三磕头。 

 其中王二、王三的侄子辈有三个:王信、王僧、王伊。 

 孙子辈的八个:王溪、王江、王湖、王海、王河、王池、王滩、王洲。 

 曾孙辈的有四个:王渠、王梁、王柱、王楷。 

 一共十五人,是他们长润里登记造册一脉的王家子弟,年岁都不大,最大的王信二十八,最小的王洲十二,其他的都在这里头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