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土地政策(上)(第2页)

 从嘉靖华县大地震之后,整个关中,尤其是泾河以东的关中地区,十室九空,更不要说连年灾荒了。 

 这么折腾之下,其实很多村落都荒废了。 

 之后几十年的万历不当人子,导致地方兼并严重,赈灾不及时,一条鞭法改革的半崩溃,导致了陕西的压榨残酷无比,本地其实已经没有太多人口了。 

 所以,王三为了解决行政成本,决定对一些地广人稀的地区,进行并居,然后重组村委。 

 这对于这些村长来说,就是王三准备将外姓,丢进他们的地盘里,然后给他们掺沙子。 

 这种抢夺生存资源的盘算,肯定不能让王三如愿。 

 但王湖却不耐的说:“如果你们不答应,那么你们的村子,并为农场,然后你们迁徙进入城镇,别留在原地了,挤占愿意配合国策的百姓生产生活。” 

 就是这么一句话,直接炸开了窝。 

 双方就吵了起来。 

 王三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两方争吵。 

 关于土地政策的修改,也是王三思考之后的结果。 

 他的目标,是开启工业化。 

 因为只有生产力进步了,新顺才能做到对抗大明的实力。 

 别看他现在按着陕西打,但大明不止一个陕西,大明是两京一十三省,他们的反应再慢,今年肯定会有动作。 

 既然有动作,那就是机会。 

 只要有外部压力进来,那么任何可能损害其他利益阶层的愤怒,都能被转化为对外战争的疯狂。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是有完成了土改,之后不管是基建,还是道路,以及人口的调配,都是可以催动的。 

 同时,还能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王三现在的战争债券锚定的是,占领区的税收。 

 而占领区如何快速形成税基,这就是整个新顺军事集团,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现阶段来说,农场不可能产生税,因为农场本身就是消解过分多人口的,在相对高产的地瓜、土豆没有彻底铺开之前,农场能完成自给自足,不给新顺军事集团带来消耗,这就谢天谢地了。 

 因此,真正能形成税基的地方,只剩下两个。 

 城与村。 

 城,就是要塞节点,需要商业才能激活。 

 村,就是耕地、林地,需要农业才能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