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天道天理天命(下)

 本来今天不想带这老头的,但他听说王三这边研究了番薯种植,说什么都要来一看,因为徐光启就有研究番薯,所以他也想看看王三的研究进度。 

 现在,听到王三说他学的快,王徵却不以为然的说:“早年因为阉党事,逗留江南一段时间,玄扈先生研究番薯的时候,我也在。” 

 “那你为何不在自家推广?”王三一脸疑惑。 

 王徵脸颊微微抽搐,片刻之后叹息道:“我带回来的种子,过冬就死了。” 

 “哦,看来你对番薯的最佳储藏温度不知一二。不过现在告诉你也没事,番薯最佳贮藏温度在10到15度。 

 因此,在陕西这里挖地窖,平均要比平日里向下多挖一到三米。 

 至于温度如何测定……” 

 “用水银。”王徵头也不抬的说。 

 “你知道?”王三惊愕看着他。 

 “烈酒也可。”王徵微微点头。 

 “可以啊!你这老头儿,怎么还犟着生拉硬拽西学之名,以你的能耐,光是力学,也就是你说的重学、温度学什么的整理出可行的公理,你就能立地成圣了。” 

 王三兴奋搓手,惊喜!太惊喜了!没想到王徵居然连如何测量温度,都知道! 

 王徵闻言,跟看傻子一样看着王三:“此乃小道。” 

 王三停顿,盯着王徵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确实并没有激动,反而觉得无所谓,仿佛这真的就是一条小道一样,不由得叹息道:“我说过,我这一朝,脱虚向实,你不觉得研究这些,能解决很多问题吗? 

 你既然格物,为什么不考虑先格出物理,然后再想办法引用呢? 

 只要物理了解透了,或许某一天,你就能找到这个世界最真切的真理呢?” 

 王徵微微皱眉:“可是,你不用儒学?” 

 “老子自撰《大同论》,并且跟你说过,我诚邀天下人共襄盛举。文脉,并非孤一人的文脉,儒学,也要去芜存菁。 

 除了儒学,法墨道释农工商乃至理学、心学、关学,我能用得上的,我都用上。 

 我写大同论,通篇大部分采用了《礼记·礼运》的篇章。 

 这是总纲,但我没说,要用什么方案来实现这个总纲,只说了实现的办法,一定要立足于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