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徐犍子是王三的人(上)(第2页)

 “财税分离?”种光道古怪看着徐犍子,“这不是加剧内耗吗?朝堂……” 

 “必须分离。”徐犍子神色凝重,“如果不分离,难不成让那些前明的儒生随意插手?” 

 种光道哑然,片刻颔首。 

 确实,财税不分离,那么对于后世影响只怕不低。 

 尤其是儒生,这个群体,不管是王三还是他种光道,也都心存警惕。 

 因为儒生对于种光道、乃至新顺国的鄙夷,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很多儒生只是被迫臣服,从未心悦诚服,若是给他们机会,谁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 

 “那你说,我要怎么做,才能掌握税收?”种光道小心问着徐犍子。 

 徐犍子仔细想想后说:“税的事情,不急于一时,大王经常书写建制,但本质上还是偏于书生做派。 

 任何制度,始终需要人下地去干,大王现在梳理的这些框架,全部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通物资上下分配的关节。 

 因此我们还是需要收十好几年的实物税,这些不可能全部都禁止耗费。 

 若是东主真想把控税收,那么就得迎合大王的税收政策来进行修改。 

 比如,对于金银铜的税,按照大王的代金券来,但对于实物税的征收,采取火耗十三,或者十二的征税方式,保证这批火耗,能收上来,然后一部分分给战争债券的基金分润。” 

 “你是说……分润给上下所有人?”种光道念头一起,脸都皱成一团,“从来都是官从民口中夺食,什么时候见过人从官口中夺食?” 

 “必须分润。”徐犍子脸色严肃道,“最后收税的人,肯定是大同军的军官,他们从军中退伍之后,必然一部分会融入地方各个执行单位之中。 

 说到底,这群人都会变成食利阶层,他们早晚会转变自己的想法。 

 而且他们手中握有各地的地方债券,收税的基数上来了,才能保证他们未来数十年的税收分润足够。 

 因此,收买他们,并不需要拼命的结交,只需要定好一个潜规则,相信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徐犍子也算是尽心尽力,一口气说完,饶是种光道也思考了起来。 

 不得不说,办法还是可以的,但就是见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