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庆阳之战(七)(第2页)

 ……

 天亮不久,街道上到处都是搬动尸体,清扫血迹的人。

 麻惟青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接着看到了穿过巷弄,臂上有袖章的人。

 他们正在挨家挨户的串门,一边登记户册,一边宣导新顺国的政策。

 “咱们新顺国,不收丁税的!所有的丁税,全部摊入田里!城内,只收房产税。也就说,如果你们在城内,连铺子、房子都没有的,也就可以什么税都不用缴。”

 这些宣导新顺国政策的人快速讲解了分税方法,其中关于城内百姓人均居住面积的计算方法也说了个真切:“如果你们感觉自己的房子、店铺不够住的,可以申请出城附郭分宅基,户口也就迁出去了。

 也可以原地改建房屋,一层变两层,两层变三层,甚至还能造其他的楼,这样居住面积也可以拆分出来单独做成产权。

 你们的土地,统一是归国有,七十年产权,可以继承给子孙。

 当然,七十年后不意味着就会夺掉你们的家宅,而是按照规定。

 旧房子,如果在原来宅基的基础上重建,产权也是重新算。

 而朝廷未来若是需要征你们的土地,有些规划一旦下来,你们到期前后,可能会提前买断,或者到期不续,将你们挪到其他地方安置。

 补偿肯定会给的,但多寡就得看你们的户口、本地平均房产税收益、还有其他多方的考量。

 因此你们可以放心居住……”

 麻惟青听着下边的吏员事无巨细,不断回答百姓的提问,也不由得感慨新顺国的手段。

 军官的家宅,现在被夺下来之后,第一时间就被打通了外墙,然后垒上一些残砖,就变成了四五座宅基,分给军官的家奴。

 通过这样的方式,麻惟青走了一圈,虽然看到了几场小范围的溃兵反击,但很快剩下的都被镇压下来了。

 大同军这边对于宅基的分配,是按照户与人口一起叠加分的。

 户内人口越少,均分下来就越多。

 之前还有一些大家庭,因为这一次的分配,直接拆成了五六个户,算是变相完成了宗族的瓦解。

 短短三日,庆阳卫城境内的宅契,全部重新定了一套,同时挂上了门牌号。

 麻惟青看到了一个本地的

友人,是个秀才,当初他们还一起游历过。

 现在这个秀才,已经进了庆阳府的衙门当书吏,并且一家子还因为人口过多,加上自愿放弃城外本就不多的三十几亩地等等加持之下,在城内分到了商铺六座,宅基六座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