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全靖陕西(三)(第2页)

 刘应遇才靠近,就听到了为首的吏员,举着铜皮大喇叭,对着台下介绍道:“张衮,家有七口,均六岁以上,三代同户,按新顺国律,一口人分五坪,七人,就是三十五坪! 

 现在,最后问一次,你们是否分户之后再分房产和店铺。 

 毕竟张衮你家的大儿子都有自家的,小儿子也娶妻了,过一年如果再拆分,只能从你的原户和房子里拆了!又或者去建设兵团,填补咱们新顺国有缺人口的地方。” 

 刘应遇听得好奇问警卫道:“难道不能再分新的房子?” 

 “不能。”警卫摇了摇头说,“按照规矩,为了防止城市内的人口太多,影响未来的区划发展。这一户的选择只有三条路。 

 第一,在现在的土地基础上,自己重修房屋,但因为土地容积,倒塌影响,火灾影响的缘故,一层砖木平房,只能建造九成土地面积,两层的是七成,三层到五层的楼,只能建造五成。 

 而五层以上的楼房,就只能有国营资质的企业才能承建,价格不一般。 

 当然,如果是木质房屋,还得再小一成,防止火灾。” 

 “那多出来的呢?”刘应遇好奇问。 

 “建院子,建花园都可以。只要围上墙,不堵住建筑同行巷道,随便怎么搞都可以。”这个警卫回答完,台上的张衮一家,就说他还活着,谁敢分户,听得警卫冷哼一声,“只怕这个老头儿想要吃的是另一个政策。” 

 “怎么说?”刘应遇看着警卫。 

 警卫想了一下说:“按照咱么大同军的规矩,第二条路是为了缓解城内人口过多,如果没有活路,可以申请落户农场。 

 农场是国营的,落户出去,意味着你的生产生活,就必须跟着国家的运转而调动。 

 朝廷如果需要戍边,需要填边,农场兵就是第一个先走的人。 

 农场,说白了就是给流民保命的地方,下乡干活,给口饭吃,省得流民造反。 

 当然,还有第三条路。” 

 警卫看刘应遇还想说,便把最后一条解释了:“如果这家中老头儿死了,遗产会交给两兄弟继承。 

 两兄弟按照自己自己继承的比例,同等继承老头留下来的债务,或者他们协商解决,又或者老头儿留下公证后的遗嘱。 

 不管哪一个,两兄弟上缴了各自比例的遗产继承税之后,就能得到房子。 

 如果双方都不缴,选择放弃老头的遗产,那么对公的那一面,朝廷就会将这个部分兑掉,收回房子,重新买卖,用来填补老头的坏账,或者收回地皮,重新建设。 

 不管是哪个方案,这个老头儿只怕多少读了点我们新顺国的政策,否则也不会不选择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