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江南黄宗羲(四)

黄宗羲很好奇西安大学。

 就刚才那么一会儿的抱怨,就让黄宗羲感觉到了不一般。

 似乎这里的学子,并不是真的在学什么,相反是十分的功利,张口闭口全是选吏、学费、末位淘汰。

 “若是想要求学,你不该来这里。”

 赵坛摇了摇头:“首先,你是东南来的,在你没有明确身份政审之前。你只能跟这群倒霉蛋一样,参加公务班,也就是专门进行吏员考学的。

 里头不会教你真本事。

 只会教你《大同论》的标准解读、如何做一个刀笔吏、如何解决一地民生的需求,以及如何解决本地政务、军务的应对流程。

 你们可以理解为,这群人最后学出来,也只是能立刻走马上任成为吏员。

 然后快速投入地方政治的运转。

 接着在他们三十五岁之前,若是不能积累经验上进为官,那他们就会被迫致仕。

 朝廷虽然会给一笔致仕津贴,但不会很多。”

 “这是为何?”周镳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古以来,不乏大器晚成之人,岂能用年纪限制他们?”

 “为何不能?本朝年满十八且为秀才学历就可以入选吏员。选了吏员之后,也不需要你对时政提出太多见解。

 而是要把朝廷交代下来的任务与国策普及下去。

 让更多百姓得到实惠,或者移风易俗,或者祓除淫祠。

 这种事情,必须年轻人去做,敢打敢拼,无所顾忌。真要闹起来了,无非在档案上记一笔,然后外调,平调。在新顺国的考功之中,功是功,过是过,吏员就是办差的。

 而官员,负责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配任务。

 在本朝,当官吏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因为朝廷有很多计划,五年计划、二十年规划,一百年愿景。

 每个目标都是任务,都有方向,都要协调。

 我们选的官吏是来办事的,不是来跟明朝那样享福的。你若是有能力,那就锋芒毕露,别藏着掖着,因为现在是新顺国的扩张期,遍地都是机会。你不敢上,就会被别人顶上。

 所以,若是处在一个王朝的扩张期中,你还不能在十五年内闯出去,那就证明你不适合当官吏。

 退位让贤,下海经商,或者躬耕田园,戍边育民,都是你的后路。

 要是还不行,也可以跟我一样,只在学校内执行教习任务,参加课题组研究。

 本朝之道、法、术是分开的。各家元法想要发展,那就要变成能让百姓和国家得到好处的术至于其中如何取舍,如何统御,那就是持道之人去做。”

 “嚯!好大口气!那什么是道?”黄宗炎凑了上来,皱眉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