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顺天府之战(九)(第3页)

 北直隶这边试点的土改方案是,按照行政村设置行政区划,然后将境内大部分土地回笼,然后遴选人口,要么加入集约农场,要么选择合作农场。然后根据他们的选择,重新调整他们的落户。

 相当于人为的重新清扫北直隶境内旧有的宗亲关系。毕竟集约农场,是由原来的军屯农场改造出来的。

 统一管理,按照整个农场的人口,配置口粮田。

 口粮田之外,分包城市人口的口粮任务,最后多余出来的土地,由农场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种植。

 当然,集约农场的好处就是,直接对接国营公司。

 每年每个县的国营公司,会直接下方任务给他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必需品,比如棉花、麻、葛等东西。

 也就集约农场属于集体化的表征,有一个兜底,但赚得不见会有多少,胜在一个稳定。

 而合作农场,就是私人配置,以土地入股,所有人都是股东,再去选择大掌柜、二掌柜,然后做规划求发展,也可以承接国营公司的任务,但价格肯定要跟集约农场竞争,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自产自销,或者做产业升级。

 当然除了这样的农场之外,还有军屯农场依旧保留,这玩意儿是用来兜底的。

 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至于私人自耕农,硬性规定为个人土地必须承包到二十亩,一户上限八十亩,只有形成了规模,才能去私人自耕发展。

 而按照新顺国这边的承包地租来看,不管是集约农场还是合作农场,地租不仅便宜,而且更能转移出大量的劳力投入新的工作方向,尤其是接下来王三想要南下用兵,这批农民就是他最好的转运兵,以及南下镇守一地,协防治安的佣兵。

 大户必须配合行政村接到的村社建设、水利建设、河道清淤的任务目标,要么出人,要么花钱雇佣人力帮忙发展。

 总之,所有人都必须接受地方发展的任务目标,以此来保证一座城乡的稳定。

 尽可能在北方完成自给自足。

 当然人口肯定还是太多的,只有再进行移民。尤其是接下来他需要解决辽西、辽东的问题。

 那边被“明满战争”破坏得有点严重了,都需要人的。

 北直隶这点人,可不见得够填东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