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孙承宗抽丝剥茧(第2页)

 因此贺天岸提出的解决方案,真的帮王仕湖大忙,能让王仕湖不用担心之后被这些前明官员背刺。

 ……

 另一边,随着王三质问孙承宗的文书公告。

 报纸也开始满天飞了 。

 “督师,这……”

 孙承宗正在跟孙元化交谈,然后就被这一张报纸打得沉默了。

 “陛下还活着?”孙元化语气有点不相信,报纸上说崇祯还活着,但民间传言崇祯已经没了。

 孙承宗放下报纸说:“陛下必然无虞,所谓陛下驾崩的消息,不过是他王肁发出来的风声。

 目的,是为了让南方乱起来。”

 “这……”孙元化大惊。

 “王肁……很难想象,他究竟是有多少智计,心胸是何等宽阔。”孙承宗有点感慨,这些天他在沧州一战被王信和赵肫联手挡住。

 就发现了敌人的铳炮太厉害,他若是硬要打,必然导致损失惨重。

 他手中的兵马,已经是整个大明北方最后的精锐了。

 若是败光了,大明也就完蛋了。

 基于此,他才被迫选择后撤,继续延续他的计划,将东昌府堵住,不让南方彻底糜烂。

 但对方也看出来了他的想法,或者说从一开始对方就没考虑过今年内速战速决,而是只打算推到淮北就算结束。

 崇祯没死和崇祯死了,两者对比一下现在的局面,孙承宗很清楚崇祯一家子必然还还活着,但还盛传崇祯已死的消息。

 必然只为了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让江南乱起来。

 “江南现在有多少位王爷?”孙承宗又问。

 孙元化一愣,很快琢磨了一下他收到的情报说:“凤阳的唐王、潞王,南京孝陵的秦王、逃到武昌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崇王朱由樻,还有原本就待在衡阳的桂王……”

 算到这里,孙元化都惊呆了。

 这还是他知道的,还有一堆还没冒头的。

 孙承宗叹息道:“这个王肁,他用所谓的天下之名,就是为了拖延我不让我南下。

 若是我带兵南下,只要我支持谁登基为帝,谁就能用最短时间稳住江南局面。倒是就能跟他分庭抗礼。

 但我南下,淮北必然丢失,想要北上图谋天下,淮北绝对不能丢,不然局面必然不受控制。

 可我不南下,江南局面必乱,皇帝已经没了,他们就算不登基称帝,也会想办法寻监国之位。

 有资格那个位置的,除了潞王、桂王、福王,就是秦王。”

 “难不成老师以为,秦王会行监国事?这不对吧!秦王是最早也是最快被驱逐封地的失国藩王,他应该是最没资格的才是!”孙元化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