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时间不多了(第3页)

 可以说大顺对人口资源的配置,做得相当完满。

 之后只需要铁路开始铺就,火车普及,北方各省的资源能进入华北和中原,真正的重工业基地就能铺开,因此王三展现给他们所有人看的就是他有完整的发展计划。

 每一步到哪里了,大家伙都有预估,也能知道后续发展,思绪都被带着走了,自然而然就不会过分深入思考这其中的问题。

 只会考虑他们所在的位置上,能怎么在接下来的历史阶段,获取他们的利益,扩张他们的家族。

 因此,徐光启做出决定,走学阀路线。

 反正他也是技术官僚,这一条路是最合适,也是最快的,更是王三最扶持的。

 很多如他一样的“西学派”也都入了彀中。

 没办法,技术官僚路线,是接下来几百年的唯一出路。

 因为王三的“大同论”已经提前堵死了另一条政治学派的路线,王三是开国之君,更是大同祖师,后世之人只能基于他的理念进行修改,而不能过分破坏。

 如此,就别想着成圣称贤了。

 就跟孔庙一样,王三以衍圣公孔胤植:从南明为祸,做檄文而乱大同,不彰民道,无德无贤,是以背弃中国,目无法纪,甘做儒教逆党……作为理由,宣布废黜衍圣公及奉祀,全部由国家接管。

 并开放孔庙为旅游景区,由天下人花钱观瞻。

 曲阜境内所有孔氏子弟,全部外迁,改籍为民。

 并下令废黜尊者讳等破落陋习,包括了国讳在内,都不得奉尊,一切以通行标准为基,乱写字不仅要重罚,还可能丢了官职。

 总之,王三列举了一堆清算“儒教徒守则”,全方位打击了“儒门”传承,若是放在明中期,绝对会被批驳成无耻之人,但明末理学崩溃,心学大兴,本身儒教的传承就削弱了很弱。

 现在王三再来踹上一脚,尊崇他的“大同论”,也就没有多少人反对了。

 也不敢反对,因为反对的都是儒教徒,统统流放去边疆充军。

 因此王三已经基本扫平了北方发展技术官僚的阻塞,接下来南北发展的速度,将会迎来调转。

 这也是徐光启做出决定的根由,而其中一些人看徐光启油盐不进,也就不想多说什么了。

 匆匆结束交流,赶紧返回会馆,或者离开顺天,南下回去商讨。

 距离新顺五年,只剩下两个月,留给他们做出决断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