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倦鸟落旧林
第722章 枷锁与天条(第3页)
因为这些年大顺大规模的边区扩张,西北每一次旱情爆发,都会有人被迁徙离开。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王三好歹是西北起义出身,朝臣也都是,他们很清楚水旱不均的西北会有多大的风险。
所以,这些年一直对西北多有关照,当然不是资源的投入,而是人口的外迁。
黄土高原里的村社没剩下多少了。
大量土地被封山育林的政策关掉,百姓很多都以矿为生。
毕竟西北现在旱涝不均,日子难过,也只有一些集体农场才有活头,而且还是投入大资本的集体农庄。
上游水库、中游滚水坝、下游湖泊,一套折腾下来之后,钢铁做成的滴灌法弄到田间地头,产出的粮食都是供给本县食用的。
可以说全靠西北的廉价重工业产品,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西北的粮食平均。
而随着今年旱情加剧,百姓大规模逃灾出现,就足以说明西北情况不容乐观。
连带着重资本的集体农业都扛不住供需平衡,足见今年旱情的恐怖程度。
所以还是进一步迁徙人离开吧。
北方也得关注一下。
想到这里,王三看向赵肫说:“江国侯,东北情况如何?”
闻言,赵肫赶紧站出来:“回陛下,东北开拓团上报,今年冬天东北寒霜大雪更甚往昔,不过由于我朝从南洋、松江、东瀛等地送回来的十六万棉花织造成布匹供应,还有在奉天经略府落地的羊毛呢子织造坊供应呢子大衣,基本解决了东北的寒冬威胁。
不过各地的煤炭层探查工作因为寒冷受阻,东北现在主要以老林子的大木制炭生存。”
王三听得皱眉:“这么奢侈?现存的林地,东北全是大木。朝廷各地的造船局,除了旗舰之外,全是铁木混合的夹板船,东北的大木供应也很重要……算了,还是人活着最重要。
东北那边缺的煤,可以问问东瀛那边的诸国,若是有富裕,装船直接拉走就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