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高迎祥归国(第2页)
第二,就是发补贴,今年给点米粮钱,明年给点修路钱,后年再给点水利补贴。之前是直接对点下发,现在是朝廷的宣传组下来走,挨家挨户的宣传,然后还举办典仪,将钱给了。
至于钱给了之后,如何使用,之前没管,现在开始管了。
所有村子,安排驻村会计,属于吏员,并且直接越过村长,掌握本地的公账账户,并且每次支用,除了村长签押,会计还得上报给乡里,进行统一调动资金。
这么一来,村长权利受限,本质上完成了新一轮的下沉。
当然,会计还得兼着税部的工作,相当于课税使,这可是坏工作,最容易得罪人。
所以,会计不可能一辈子都留在村内,一段时间后,必然得迁走,不然早晚被戳脊梁骨骂。
第三,也是杀招,那就是移村并寨与提升行政等级。
比如新开发的一大片江南自然村落,现在人口已经上涨到了三千人,那么就达到了设立行政村的规格,就从原来的行政村内划拉几个自然村一并成立行政村,安排一个村长、村会。
然后要求几个村去协调与投票选村长。
又或者附近有能够升迁的行政村,就增设为乡镇,再给他们选一群头头,安排一堆的工作。
虽然这玩意儿复杂繁琐,但每十年二十年一次变动,却是最好整顿本地发展进度与潜在风险的机会。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适用于朝廷,也适用于地方。
三招下来,基本上地方牛鬼蛇神都会冒头,之后就是巡抚、巡按的时间,全方位整顿。
但总会有一些家伙狗急跳墙。
所以,高桂英他们来,也不想久留,带着高迎祥,坐上邮轮,从嘉兴北上过上海,然后入长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直达淮安,接着从淮安换铁路,一路进入顺天府。
“啊啊……”高迎祥在邮轮的床上,看到了窗外的上海城市景象,不免惊讶。
这里,就像是未来世界一样。
高屋建瓴,雕梁画栋数不胜数,随处可见的蒸汽船与喷吐浓烟的工厂,外加繁忙的航道上不时挤在一起排队进出的航船,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这里是上海。舅爷、”高桂英的大儿子,王叔扦介绍道,“老师说,上海是一座希望之城,机会之城,这里是江南所有工业产品的集散地,更是纺织业的中心。曾经的江宁,已经丧失了商业根基,所有工厂主,或者大公司,都把产业转移到了这里。还有很多江南的村里人,都来这里干活赚钱。”
王叔仟的介绍,对于高迎祥来说,还是很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