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工头到一方高官陈茶老酒爱少女
第572章 跨省干部交流活动
有投资商上门是好事,至于投资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
就算一点四亿抢了连山水泥亿元投资的风头,那也没什么。
现在连山水泥已经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只要稳定生产就行,给地方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又一天,杨辰来到了陈荆联的个人办公室,除了陈荆联外,又多了一个叫杜坚的中年人,精瘦,带着强烈的学者气息。
陈荆联并没有过多介绍他的身份,只说是他的学生。
然后就杨辰的这篇稿子进行讨论完善,杨辰主要是素材提供方,讨论的主要是他们两位。
在杨辰看来,陈荆联说的更为理想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理想化的状态的出现的,比如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后,下游产业会自动追随而来,最终就会形成长而整的产业链条。
杜坚则反驳不会,并举了几个例子。
两个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就要听杨辰的意见。
怎么说呢,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专家们大多数都是这样,希望找一套理论,或者模型,套到各种事物上,都能解释得通。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并不完全匹配。
杨辰就分别以纺织和机械加工两个产业举例,纺织产业就带动不了下游,因为他们产品出来之后,是不需要运输回来的,不管下一步的链条在那,只要最终的成衣不在这里,就不需要回来。
那么后面的印染、织布、成衣几个也不需要在一块,几乎每个都是独立的环节。
但是机械加工不同,他们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一些小配件,这些是下游客户提供的,但他们又不是最终客户,实际上是相互往来关系,所以机械加工就能够带动产业交流,上下游共同发展。
杨辰说的都是最实际的情况,对于两个人的争端实际上没啥意义,两个人该争争,杨辰就发现,陈荆联对上杜坚,实际上并不占上风,争论到激烈的时候,甚至都是他主动退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