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教育为公,国之根本!(第3页)

 “我们的儒家学说也要取其精华,其爱国之精神也要采纳,博爱之士也要培养,文理双全真是我大明所需要的。”

 蔡振洋洋洒洒的给沈瑜罗列了一大堆学说,其中引入欧罗巴式教育沈瑜是非常赞同的,文科人才对于中原王朝从不缺少,理科人才奇缺。

 “不!引入他们的知识还不够,还要引入他们的教育制度,引入制度的保证才能让教育稳步进行,青年是我们大明帝国的支柱,而受到教育的青年更是大明的基石。”

 “我大明能续命这么久也是因为那些洋人的知识,他们先进的生产力,让他们足以奴役其他民族,掠夺其他民族的成果,让他们不愁吃穿,就连那小小倭国,全面推行教育之后,也想要和大明一较高低。”

 “西学东渐,我们还要注重这些青年的身体,看看这些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吃饱饭,强身健体,身体才是本钱,是我们征服各国的根本条件。”

 沈瑜对蔡振的说法表示认同,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高封地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是百利无一害的,这些百姓会成为优秀的工人,他们的孩子将会成为大明帝国的工程师、科学家,为大明研制出更厉害的武器,保家卫国的理念将会更深入人心。

 “殿下,大明能有您真是祖宗保佑!您的学识和眼界远比京师的那些皇族更高。”

 “下官必定不负众望,誓要提升我江夏省百姓的文化程度。”

 此时蔡振的心里已经构思出一套5年计划,想要以江夏为模板,到时候向皇上建言,推行江夏的教育体制,外国的12年制基础教育他将会照搬,而大学更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基地,他已经想回到江城之后,将四所大学重整一番,招收更多的学生。

 “放手去干吧!拯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拯救我大明的未来,本王会逐步加大教育投入,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

 此时的沈瑜看着玩耍的孩童,彷佛听到了1年后他们朗朗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