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经济萧条时代的到来!(2)(第2页)

 这种虚假的繁荣是没有一点抵抗能力的,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得被击垮。


 朱铭轩自然不会愿意选择让大明帝国走上这条道路,他把朝廷和民间的资产大部分都放在了军工集团和科技公司上,资产配比给房地产的份额非常的小,大约是15%左右。


 这也导致大明帝国的投资商们并不愿意把钱财投资在房地产上,因为年化回报太低了,算下来年化才6%左右,而在银行定期存款3年利息都有4.25%,冒着风险拿6%的回报简直是疯了。


 在大明帝国本土当地产大亨的日子也相当不好过,他们要投入资金购买地皮,在没有把商业公寓、独户建筑修好验收完成前,他们是拿不到一毛钱购房款的。


 哪怕是在全部验收通过后,地产商们还得给大明帝国房产局交一笔房屋质量保证金,保证金的比例按照房屋价值的30%来算。


 这就意味着一个房产大亨在前期要自负盈亏,修不好一分钱拿不到还可能面临房产局的起诉。


 在这种规章制度下,就算是再偷工减料的房产大亨收益率也不足20%,还得担心哪天被抓到笆篱子里面踩缝纫机。


 打压房地产并不代表大明帝国打压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相反大明帝国在公共设施建设上面花钱可真不少,就比如每个村子都通沥青柏油马路,修筑铁路、桥梁等等。


 大明朝廷根据统计数据发现与其支持地产大亨们还不如支持百姓们自己建造房子,百姓们自己建造房子得购买各种材料,足以养活整个建材行业,还避免了许多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铭轩十分庆幸自己打压了房产大亨们的发展,没有让这群房产大亨发财跑路,要不然大明帝国的子民在面对经济萧条的时候也没有钱财应对。


 “经济萧条对我们大明帝国的危害远远不如洋人国家,他们在城市的工人几乎没人拥有土地,如果被裁员后连回到农村种地养活自己都不可能,而我们大明帝国的工人家里面有土地,还有农业合作社,最起码在失业后可以先回到农村过渡几年。”


 “等到经济好转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重新回到城市工作!”


 “朕看了金融财报,大不了我们失去一半的海外市场,让我们的经济倒退回到1827年,大家日子过的艰苦一点,忍几年等到欧陆那帮洋人扛不住开始掀桌子互相围殴的时候,我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朱铭轩放下手中的财报跟自己的秘书长杨子卿说道。


 “陛下您说的不错,虽然经济萧条对我们大明帝国有影响,但不至于饿殍遍野!”


 “欧陆那些洋人算是完蛋了,马上开启大乱斗了,咱们也得把海外的资金回笼到国内组织大基建了。”


 “根据那份经济计划,我们朝廷预计在7年会拿出来1500亿龙元来投资大基建,把这些钱发给百姓,债务问题将会转移到朝廷身上,朝廷先替百姓们扛7年,如果七年后没有好转,那么我们要么继续追加债务,要么从下面化债!”


 杨子卿掐着指头给朱铭轩算了一笔账,大明朝廷靠着储备的黄金、现金、资源可以单独扛7年,等到7年后,朝廷债务达到85%以上时朝廷就得面对两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