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楷固:从叛将到功臣

 引言 

 在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格局中,有一位契丹族将领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而备受瞩目,他就是李楷固(656—720)。这位出身契丹大贺氏族的将领,凭借其在战场上灵活机智的表现和忠诚转变,不仅在武周朝廷中赢得了生存空间,更是在平定契丹叛乱和维护边疆稳定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叛周投周:命运的反转 

 公元696年,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女皇武则天正处在其建立的武周王朝鼎盛时期,改元万岁通天。这一年,东北边境爆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重大变故。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身为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的领袖,因无法忍受唐朝地方官员赵文翙对其部族的欺压与侮辱,愤而揭竿起义,与内兄孙万荣联手,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叛行动,意图摆脱唐朝的控制,恢复契丹的独立自主地位。 

 在这场叛乱中,李尽忠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而其得力部将李楷固更是以其出类拔萃的战术指挥和勇猛善战闻名,他们在黄獐谷之战中,利用地形设伏,几乎全歼了前来镇压的武周精锐军队,一时之间,武周朝廷受到了严重挑战,边疆局势骤然紧张。 

 然而,历史的车轮常常充满变数。就在起义军声势日隆之际,李尽忠不幸病逝,随后孙万荣也在战事中遭到失败并被杀害,这使得原本高涨的反叛势头迅速衰减。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李楷固和副将骆务整经过深思熟虑,意识到继续抵抗已无力回天,遂做出了一个关乎生死的重大决策,那就是向武周朝廷请降。 

 投降之举既显示了李楷固和骆务整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标志着他们身份的巨大转变——从对抗武周的叛将变为可能助益朝廷平乱的力量。然而,投降之路并非坦途,武周朝廷内部对于接纳这些曾重创己方的敌将存在巨大争议,甚至有人主张严惩不贷。关键时刻,宰相狄仁杰以其政治智慧和宽广胸怀,劝说武则天接受李楷固和骆务整的投降,并大胆启用他们来平定余下的契丹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