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史思明:大唐雄风下的叛逆者(第2页)

 然而,史思明的政治立场并非稳固不变,他充分利用了唐廷急于求和的心态,玩弄权术,表象上的归顺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野心。仅在投降唐朝并获封归义王以及范阳节度使的荣耀之后数月,即757年的四月,史思明便上演了一场惊世反转,效仿其前主子安禄山的做法,公然宣布自立为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彻底撕破了与唐朝的和解面纱,再度挑起了烽烟四起的战端。 

 随后,史思明以其精准的战略布局和强大的军事执行力,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攻势,相继夺取了中原腹地的重要城市汴州和古都洛阳等地,从而在地理上实现了对唐朝核心地带的威胁,使得安史之乱的烈焰更加炽烈,加剧了整个国家的动荡不安。 

 三、家族内讧·皇权更迭——史朝义弑父篡位的宫廷悲剧 

 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骁勇善战,不仅在战场上多次取得胜利,而且在叛乱集团中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并在安禄山去世后建立了燕国,自立为大燕皇帝。然而,尽管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展现出强大手腕,但在家庭和继承问题上,却陷入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之中。 

 761年,史思明已进入晚年,此时他对权力交接有了明确的想法,却忽视了封建王朝传承的基本规律和人性的复杂性。史思明宠爱少子史朝清,倾向于废黜已成年的长子史朝义,改立史朝清为太子。这种违背传统嫡长子继承制的做法,不仅在家族内部制造了深深的裂痕,也在部属中间播下了猜忌与不满的种子。 

 史朝义,身为史思明的长子,自然对父亲的决定感到极度不满与屈辱。他深知,一旦自己被废黜,不仅丧失了合法的继承权,更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史朝义选择了主动出击,他意识到必须依靠手中的权力和部下的支持,才能扭转乾坤。 

 于是,在一次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中,史朝义联合了一些对史思明不满或担忧未来命运的部将,利用史思明对他们的掌控松动的机会,果断发动了针对父亲的刺杀行动。这场政变中,史朝义亲自参与决策并执行,最终成功地结束了史思明的生命,踏上了燕国皇帝的宝座。 

 这一事件,不仅是史思明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燕国短暂停留于历史舞台的分水岭。史朝义虽然通过政变登基,但他未能解决叛军内部的矛盾,加之唐朝军队的反攻日渐猛烈,燕国政权在短短两年后的763年便随着史朝义的 自 杀 而宣告终结,安史之乱也随之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