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唐僖宗李儇——马球皇帝与晚唐衰颓之路(第2页)

 田令孜掌权期间,肆意揽权、干政,对政敌采取高压政策,排斥异己,任人唯亲,导致官僚体系陷入严重的腐败旋涡。忠诚与能力不再是选拔官员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对田令孜个人的依附程度,这种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国家治理效能,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无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此外,田令孜还利用手中职权,牢牢把控国家财赋与盐铁专卖这一重要经济命脉,借此大肆聚敛财富,中饱私囊。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不仅严重侵蚀了国家财政基础,造成国库空虚,更引发了市场秩序混乱,物价飞涨,民生困苦,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危机。田令孜的专权乱政与贪婪敛财,无疑加速了晚唐社会的衰败进程,为僖宗朝的动荡不安乃至整个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四、烽火连天:王仙芝、黄巢起义与长安沦陷 

 唐僖宗在位期间,国内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吏治腐败等现象愈演愈烈,底层民众生活困苦,反抗情绪高涨。在这种背景下,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半个中国,成为晚唐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反抗浪潮。 

 起义军以“均平赋税、惩治贪官”为号召,得到了广大农民、破产流民乃至部分中小地主的支持,战斗力惊人,多次击败官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唐廷虽屡次调兵遣将,但由于内部腐败、指挥混乱、军力分散,始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起义军于880年攻克长安,迫使唐僖宗仓皇出逃,这是继安史之乱后,唐朝历史上第二次皇帝因战乱逃离国都,标志着中央政权的权威遭受严重打击。 

 僖宗逃至蜀地成都避难,长安的陷落与皇帝的流亡,象征着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力大幅减弱,地方藩镇势力趁机扩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失衡。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唐朝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统一与稳定,为后续的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埋下了伏笔 

 五、平叛复都:借力藩镇与短暂中兴 

 在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僖宗被迫流亡蜀地的危急时刻,田令孜作为实际掌权者,意识到仅凭朝廷之力难以平叛,遂积极联络各地藩镇,尤其是具有较强军事实力的节度使,如李克用、朱温等人,共同对抗起义军。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借助藩镇军队的力量,唐廷最终于883年成功击溃黄巢起义,收复长安,僖宗得以重返故都,表面看来实现了国家的“中兴”。 

 然而,这场胜利的背后,却是中央权威的进一步削弱与地方势力的急剧膨胀。在平叛过程中,李克用、朱温等节度使不仅巩固了自身在地方的统治地位,更趁机扩大领地、扩充军队,逐渐摆脱中央政府的约束,形成了实质上的割据局面。他们以平叛功臣自居,对中央指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挑战皇权,成为威胁唐朝中央集权的独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