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继晓:妖僧乱政(第2页)
面对可能降临的惩罚风暴,继晓展现出了其狡猾的一面。他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微妙变化,采取了一种看似退让实则深谋远虑的策略——请求回家侍奉年迈的母亲。这一请求,表面上是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与忠诚家庭伦理的体现,实则是他为自保和未来布局的精妙设计。更为重要的是,他借此机会向皇帝索要了五百道空白度牒,这是一种具有官方认证资格的僧侣身份证明,意味着持有者可以合法地建立寺院、收徒弟,是宗教权力的重要象征。这一要求的被批准,不仅确保了继晓即使远离朝堂,仍能继续扩大其宗教网络,更显示出他在皇帝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三、宗教泛滥
在继晓权势膨胀的同时,明代中期的宗教氛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状态,尤其是对于来自西番(今西藏地区)的僧侣们,他们不仅在宗教领域受到推崇,更在皇室的庇护下,享受着超越常规的尊荣与特权,这种现象在札巴坚参及其弟子们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札巴坚参是一位来自西藏的高僧,以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神秘的宗教仪式吸引了明宪宗的注意。他及其弟子如札实巴、锁南坚参等,相继被封为“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能仁感应显国光教弘妙大悟法王”等极高宗教称号,这些封号不仅冗长且充满荣耀,远超一般宗教领袖的规格。他们不仅在宗教领域获得了无上的地位,还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与王侯相当的待遇,服饰华丽、饮食精美,出行时乘坐特制的梭舆,前后簇拥着手持金吾仗的卫卒,场面之壮观,足以令普通百姓瞠目结舌。
这些 西 番 僧侣的权势不仅局限于宗教活动,他们还被赋予干预世俗事务的权力,这种现象严重违反了宗教与世俗政权的传统界限。更有甚者,他们的一些行为完全背离了佛教慈悲为怀的宗旨,例如使用荒冢中的顶骨制作念珠,以髑髅为法器,这些荒诞不经的做法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反感与道德批判,被视为对死者的大不敬和对佛教教义的严重亵渎。
面对这种宗教泛滥与僧侣权势过度膨胀的情况,有识之士如给事中魏元等官员挺身而出,他们上书皇帝,强烈抗议并恳请纠正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强调应维护社会伦理与宗教的纯洁性。然而,这些正义的声音并未得到皇帝的重视,反映出皇权在宗教热情的裹挟下,对现实问题的忽视和对宗教势力的过度纵容,导致整个社会风气走向了扭曲。
四、清算与整顿
明孝宗朱佑樘登基,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面对前任皇帝留下的宗教泛滥与僧道势力过度膨胀的局面,孝宗展现出了不同于前任的决断力与改革意志。他深刻认识到,要恢复国家的正常秩序,必须从整治宗教界的混乱做起,因此,一场旨在恢复皇权与宗教平衡的改革拉开序幕。
孝宗即位之初,便立即行动,指令礼部对全国的僧道人员进行全面审查。礼部的统计结果令人震惊:法王至禅师级别的高级僧侣多达437人,喇嘛及其它僧侣则有789人,此外,还有超过两百名的华人僧官和道教官员。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僧侣数量的庞大,更凸显了宗教界对国家资源的过度占用与对政治生活的不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