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谭纶:抗倭名将的戎马生涯与戏曲风华(第3页)
六、主掌兵部
隆庆四年(1570年)是谭纶军事与政治生涯中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在成功整顿蓟辽边防后,他的才能与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认可,被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同时还肩负起了协理京营戎政的重任。这意味着谭纶不仅要在边疆防御上发挥关键作用,还要参与首都及其周边军事防御的决策与管理,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次年,即隆庆五年(1571年),谭纶因在边境修建敌台的显着成效,再次获得晋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继续协理戎政。敌台的修建,不仅加强了边防的稳固,更显示了谭纶在军事工程和防御策略上的远见卓识。然而,长期的军务劳累使谭纶身体状况欠佳,同年十月,穆宗皇帝特许他告假回乡 修 养 ,体现了朝廷对这位功臣的关怀与体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隆庆六年(1572年),随着明穆宗驾崩,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钧即位,谭纶再次被委以重任,被重新启用为兵部尚书,显示出新皇对谭纶能力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然而,职位越高,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就越大。次年(1573年)正月,给事中雒遵上书弹劾谭纶,指责其不称职,这可能是对谭纶改革措施的反弹或是朝中不同政治势力的博弈体现。面对指责,谭纶本人也多次请求辞去职务,显示出其不恋权位、以国事为重的高洁品质。明神宗并未接受谭纶的辞呈,而是下达了优诏,恳切地挽留谭纶,表达了对这位资深军事领导者的高度依赖和期望。同时,为了表彰谭纶的贡献,他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这是对谭纶在军事与政务上卓越贡献的又一次官方肯定。
七、卒于任上
万历五年(1577年),对于大明帝国而言,是一个悲伤的年份,因为一代名将谭纶在其位于京师的府邸中,因长期的痰疾发作,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谭纶的一生,是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一生,从抗倭名将到总督蓟辽,再到主持兵部,他的每一次转身都深深烙印在国家的记忆里。他的离世,不仅是谭氏家族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痛惜。
明神宗朱翊钧对于谭纶的逝世深感哀痛,不仅下诏“从厚治葬有仪”,以国家的最高规格来表达对这位功臣的敬意与悼念,还赐予了隆重的祭葬,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赐谥号“襄敏”,以此表彰他一生的卓越功勋和敏捷的军事才能。这一系列的荣誉,体现了朝廷对谭纶生前贡献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这位国家栋梁之才的最后致敬。
谭纶的身后事安排同样体现了皇家的重视与厚爱。为了让谭纶的英灵得以安息,神宗特命其长子谭河图世袭锦衣卫指挥,次子谭洛书世袭国子监监正,这样的安排既是对谭纶功绩的认可,也是对谭氏家族未来的保障。同年九月,神宗更是亲派中书官负责谭纶的葬礼事宜,兵部主事则护送谭纶的灵柩返回故乡,这一路上,谭纶的弟弟谭?陪伴在侧,共同护送这位国家英雄走完最后一程。
两年后的万历七年(1579年),谭纶的灵柩被安葬于他的出生地——江西宜黄县待贤乡麓塘村玉泉山麓的庞家畲。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仿佛是天地间特意为这位英雄挑选的归宿。葬礼仪式庄重而盛大,不仅有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亲自撰写的神道碑,还有兵部侍郎曾省吾撰写的墓志铭,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谭纶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世了解和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重要文献。
结语
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赐予“襄敏”谥号,以表彰他一生的卓越贡献。谭纶的一生,是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壮丽史诗,也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促进民族精神交流的生动篇章。他不仅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文化英雄,其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