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朱由校:木匠皇帝

一、移宫即位

 朱由校的即位过程,紧密地与“红丸案”和“移宫案”两个历史事件相连。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其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其短暂的统治充满了争议与谜团,尤其是围绕其突然死亡的“红丸案”。

 光宗朱常洛的宠妃西李 选 侍 ,原本欲借光宗的宠爱封为皇贵妃,甚至觊觎皇后之位。然而,光宗的突然病重打断了这一切。据传,郑贵妃指使太监崔文升以通利药(大黄)给予光宗,致使其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随后,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所谓的“仙丹”,光宗服后于九月初一驾崩,时年三十九岁。这一系列事件,后来被后世称为“红丸案”,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

 光宗去世后,西李选侍与皇长子朱由校一同居住在乾清宫。朝臣们担心西李选侍会干预朝政,尚书周嘉谟等人上 疏请求她迁出乾清宫,移居哕鸾宫。刘一燝与内监王安设法让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将其安置在慈庆宫,即太子寝宫。在众大臣的共同推动下,西李选侍被迫迁出乾清宫,从而避免了可能的政治危机,这一事件即“移宫案”。

 九月六日,朱由校返回乾清宫,正式登上皇位,改当年八月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改为天启。即位后,朱由校立即采取行动,逮捕了辽东总兵官李如柏,并在十月时将祖父万历皇帝和祖母孝端显皇后合葬于定陵。此外,他还任命辽东巡抚兵部侍郎袁应泰接替熊廷弼,负责辽东的防务。

 二、从政之初

 朱由校即位初期,面临着复杂的宫廷与朝政环境。在经历了“移宫案”后,熹宗在内廷缺乏依靠,转而倚重乳母客氏与太监魏进忠。魏进忠,后改名为魏忠贤,逐渐掌握了宫中大权,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客氏与魏忠贤联手,形成了“客魏”联盟,他们在内廷的权力日益膨胀,与朝中官员特别是东林党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东林党人占据朝中要职,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均在重要岗位上任职,使得朝政一度较为清明。然而,客氏与魏忠贤的势力不容忽视,他们通过打击东林党人,逐渐掌控了朝廷,导致厂卫机构横行,朝纲混乱。

 在外部,辽东局势紧张。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沈阳,明军损失惨重。随后,努尔哈赤夺取辽阳,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为应对危机,熹宗再次启用熊廷弼,委以重任,熊廷弼在辽东展开了积极防御。同时,熹宗提拔毛文龙,派遣其驻守镇江,加强沿海防御。

 然而,次年(1622年),后金军攻势不减,西平堡、平阳桥等地接连失守,明军将领战死沙场。王化贞与熊廷弼不得不撤回关内,辽东形势进一步恶化。同年,熹宗任命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负责登莱地区的军务,以加强对山东沿海的防御。同年八月,皇五弟朱由检被封为信王。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掌握了东厂的控制权,开始利用阉党的力量对抗东林党。此时的熹宗,更倾向于木工技艺,而非处理政务。每当他沉浸于木工时,魏忠贤便趁机奏事,熹宗往往不耐烦地回应,授权魏忠贤自行处理。这给了魏忠贤机会矫诏擅权,排挤东林党人,导致朝政腐败,东厂番子横行无忌。

 三、党争祸国

 天启四年(1624年),明朝朝廷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左副都御史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列举了其二十四条大罪,试图揭露魏忠贤的罪行。然而,熹宗朱由校并未采纳这些意见,对魏忠贤的信任依旧。随后,朝廷对反对魏忠贤的大臣们进行了严厉的惩罚,陈于廷、杨涟、左光斗等官员被削职为民,魏忠贤的权力愈发巩固。

 魏忠贤的权力膨胀到了极点,他不仅在朝中一手遮天,还被称为“九千岁”,各地纷纷为他建立生祠,以示尊崇。与此同时,客氏在后宫中兴风作浪,不仅操控皇帝的后宫生活,还涉嫌谋害怀孕的妃子,甚至影响到皇后,其野心昭然若揭,意图模仿古代的权臣吕不韦,掌握朝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