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卢象升:明末英烈的铁血生涯与悲壮结局(第2页)
同年十一月,卢象升得知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欲侵犯显陵,遂迅速调兵追击至汝州。经过昼夜激战,卢象升的军队最终击败农民军,斩首数百,并俘虏多名敌军将领。十二月,农民军攻占光州南城,卢象升率军追至信阳,在确山再次击败农民军。基于这些战绩,卢象升被崇祯帝委以更大的责任,管理山西、陕西军务,并成为“七省总理”。在此期间,卢象升以身作则,鼓舞士气,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护。
崇祯九年(1636年),卢象升在凤阳召集众将,提出了改革军饷供给、调整兵力部署等建议,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攻陷含山、和州,进围滁州。卢象升派遣总兵祖宽等人连夜支援,并亲自率领杨世恩的部队分道进击,在滁州城东五里桥与农民军激战,成功击败农民军,斩杀敌军将领摇天动。二月,卢象升的部队在龙山谷熟集遭遇农民军,虽遭受一定损失,但农民军也被迫转移至登封与伊洛、嵩山一带的农民军会合。
在南阳,卢象升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派遣祖大乐守汝宁、祖宽守邓州,并亲自率军追击李自成。但由于其他将领的失误,农民军得以逃脱并进入郧阳山区。卢象升随后组织了新的围剿行动,但辽东骑兵在险要地带作战不利,加之军饷短缺,使得局面变得复杂。在此背景下,卢象升与洪承畴商议后,决定将辽东骑兵调往关中地区,以适应更广阔的战场环境。
六月,农民军攻破郧西诸县,进攻襄阳,王梦尹向卢象升求援。卢象升随即渡过淅河,南下湖广,继续追剿农民军,并对唐王府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参劾。
四、镇守宣大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清军第四次入塞劫掠,威胁京师,史称“丙子之变”。卢象升奉调入京勤王,九月抵达京城时,清军已经撤退。卢象升随即出塞,成功解救了七千多名被俘虏的民众,并在木叶山与清军交锋后返回。鉴于卢象升在之前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崇祯帝决定让他取代梁廷栋,负责镇守宣府、大同一带。九月二十二日,卢象升被任命为宣大总督,兼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并第二次被赐予尚方宝剑。卢象升于十月初一日在居庸关正式就任,之后驻扎在阳和(今山西阳高)。
卢象升到北方后,河南、湖广一带的农民军趁机迅速发展,但这并未影响他在宣大地区的军事部署。上任后,卢象升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甚至亲自参与耕种以鼓励农民。在他的领导下,军屯面积达到了三十万亩,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并额外储备了四万多石谷物。这些成就得到了崇祯帝的高度赞赏,他指示其他边疆重镇效仿宣府和大同的做法。
卢象升还改变了以往封疆大吏出行时清道的传统做法,选择微服巡边,直接从基层士兵那里获取关于边防的真实信息,以便做出更精准的决策。此外,他还开放了杀胡口等处的马市,从卜(土默特)、哈(喀尔喀)等蒙古部落购买战马,并试图利用这些部落的力量来牵制清朝,以增强边防实力。
崇祯十年(1637年)春天,卢象升听说宣府地区出现战警,当即在夜间骑马赶往天城。此时,各地的战报不断传来,报告称蒙古首领乞炭率领的骑兵横排四十里大举而来。卢象升判断这是大规模的入侵,并推测敌军可能是想向东侵犯云阳、晋阳,诱使宣府的明军集中于此,然后趁虚而入。据此,他命令云阳、晋阳的部队按兵不动,自己则带领部队驻扎在右卫,告诫边防官员不要轻易开战。
与敌人相持了一个月后,卢象升认为敌军已经懈怠,可以发起反击。他通过侦察发现敌军距离防护墙只有六十里,于是秘密调集云阳部队西进,宣府军队东进,自己则亲自率领部队坐镇子午,从羊房堡出发,约定了决战的时间。乞炭得知卢象升的部署后,立即撤退。卢象升在阳和驻军,使乞炭不敢再来骚扰边界。
五、主战抗清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皇太极亲征骚扰归化城的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在途中向明朝边臣致书要求“讲和开市”。卢象升对此坚决反对,强调“他夷可抚,东虏断断不宜轻抚”,并对皇太极严阵以待。同年四月十八日,卢象升的父亲卢国霦在阳和探望卢象升后返乡途中去世。五月,卢象升得知父丧的消息,悲痛欲绝,连续上书七次,请求丁忧守制。崇祯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原来的宣府巡抚陈新甲为新的宣大总督,令卢象升穿着丧服等待交接。七月,崇祯帝晋升卢象升为兵部尚书,继续负责防秋重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任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以及贝勒杜度等人为副将,分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长城而入,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长城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会师,引发“戊寅之变”。
当时,卢象升刚刚与陈新甲完成交接,但朝臣们都推荐他来抵御清兵。于是崇祯帝命令卢象升率领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被赐予尚方剑。卢象升听到消息后,伏地痛哭,请求解任,但崇祯帝没有答应。十月初四日黎明,崇祯帝在建极殿后的平台召见卢象升。卢象升针对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抚(即主和)之议,对崇祯帝说:“皇上命臣督师,臣意主战!”崇祯帝面色一变,随后表示朝廷并未言抚,这是外界的议论,并提醒卢象升在对清作战时不要像围剿农民军那样身先士卒。随后,崇祯帝又命卢象升与杨嗣昌和关宁总监高起潜等人在安定门开会,卢象升大谈主战,满座沉默,只有司礼太监曹化淳说:“毕竟卢老先生是正论!”十月初五日,崇祯帝拿出内帑金犒师,卢象升出城到昌平领兵,杨嗣昌前去送他,并私下告诫卢象升“无浪战”。到了昌平后,崇祯帝又派人赐给卢象升银币、御马等物,卢象升感叹朝廷态度坚决,但杨嗣昌却持和议,坚定了主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