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范文程:清朝开国的智囊与规制奠基人(第2页)

 八月十六日,郡王阿达礼和贝子硕讬企图游说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和睿亲王多尔衮支持多尔衮为君,但代善和多尔衮将此事告知了其他王贝勒,结果阿达礼和硕讬被以叛逆罪处死,并籍没了他们的家产。范文程原本隶属于红旗硕讬,这次事件之后被划归到了镶黄旗。

 不久之后,范文程又遭遇了一个危机。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豫郡王多铎试图强娶范文程的妻子。这起事件经过一番波折后,最终多铎被罚银一千两,并被剥夺了十五个牛录。虽然范文程躲过了这次灾难,但他仍然忧心忡忡,担心多铎会报复。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范文程依然以大局为重,为清朝入主中原献计献策,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三、计取中原

 顺治元年(1644年),对于范文程和整个清朝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一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范文程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于四月初四日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力劝立即出兵入关,夺取天下。范文程的这一建议对清朝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了清军的出发。

 四月初九日,也就是范文程上书后的第五天,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郡王多铎、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统领满蒙汉官兵十余万人,祭师后便出发了。然而,就在清军抵达不久后,明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援助。吴三桂的消息让多尔衮陷入犹豫,因为李自成已经占领了北京,清军是否应该继续前进变得不确定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立即派人召回正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量对策。范文程的到来对多尔衮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范文程分析了形势,明确指出清军能够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并再次强调了禁止屠杀和掠夺以赢得民心的重要性。范文程的分析和建议坚定了多尔衮进军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决定接受吴三桂的投降,并迎战农民军。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与农民军在山海关附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李自成的军队败退,清军顺利入关,并乘势追击。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沿途的官民害怕遭到屠杀和掠夺,许多人选择逃离。为了稳定民心,范文程带 病随军征战,并起草了一份公告,宣布清军此次东进是为了替明朝复仇,而非杀害百姓。公告承诺,对于归顺的官员恢复其官职,对于归顺的民众保障其产业安全。范文程的这份公告署上了自己的官阶和姓名,极大地增强了其可信度。这一宣谕非常有效,使得民心逐渐安定下来。

 清军迅速推进,五月初二日,摄政王多尔衮进入了北京城内的武英殿,实现了清朝长期以来入主中原的愿望。范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智慧和策略不仅帮助清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确保了清军在政治上的成功,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国定制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清军进入北京后,范文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京城内外一片混乱,各种事务亟待处理,范文程不得不日夜操劳,协助处理政务。尽管百废待兴,但范文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抓根本问题,致力于稳定局势,革除明朝末年的弊政,争取民心,为清朝的开国立下定制。

 入京后第二天,即五月初三日,范文程意识到北京城内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他发现有人假借搜捕乱贼之名相互告发,这可能导致相互仇杀,进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范文程立刻向摄政王多尔衮奏报这一情况,并建议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多尔衮同意了范文程的意见,随即下令禁止这种行为,并安排官兵守卫燕京内外城门,严禁士卒抢夺,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局面,稳定了都城的秩序。

 紧接着,范文程提出为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举行国葬,以示对前朝的尊重。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赢得明朝旧臣和百姓的好感,有助于争取民心。四月初四日,崇祯帝被安葬于昌平。五月初四日,范文程向摄政王建议,为崇祯帝举行国丧,让官民为其服丧三天。他还提议由礼部和太常寺按照帝王规格隆重地安葬崇祯帝。这一举动深受明朝旧臣和百姓的拥戴,极大地提升了清朝在中原地区的威望。

 范文程深知,在清朝刚刚入主中原的时候,要想获得当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宽容和仁慈。通过禁止私相仇杀和为崇祯帝举行国葬,范文程不仅展现了清朝对明朝的尊重,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清朝将会是一个公正、仁爱的统治者。这些举措对于稳定刚刚占领的地区至关重要,为清朝的长期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