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尚之信的背叛与陨落(第3页)

 八月,吴三桂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尚之信主动奏请进军广西,并被授予奋武大将军的称号。这一转变表明,随着吴三桂势力的衰落,尚之信开始积极支持清廷,希望能够通过立功来换取清廷的信任和原谅。

 四、赐其自尽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尚之信率部从封川进入广西,追击叛军至横州。途中,他声称自己身体不适,将部队交给了总兵时应运,自己则返回广州。时应运遵照康熙帝的旨意,率领部队配合莽依图进攻桂林,并负责镇守南宁。在此期间,吴世璠的叛军抵达武宣,尚之信为了保存实力,以防备海上的威胁为由,上书请求撤军返回。

 康熙帝对此并不满意,下令尚之信进攻武宣。然而,尚之信依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观望,这进一步加剧了清廷对他的疑虑。

 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随着吴世璠的势力逐渐衰落,清廷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尚之信的问题。三月初六日,尚之信的护卫张永祥、张士选秘密前往北京,向康熙帝揭发了尚之信的谋叛罪行。这一举动对尚之信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它直接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和行为。

 康熙帝得知消息后,迅速派遣刑部侍郎宜昌阿等人前往广东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证实了张永祥和张士选的指控,尚之信的叛逆行为被确认无疑。八月二十八日,尚之信在广西武宣被逮捕,并被押解回广州。

 闰八月,尚之信被康熙帝赐死。他的死亡标志着一段动荡时期的结束,同时也象征着清朝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又一次胜利。尚之信的结局不仅是对他个人背叛行为的惩罚,也是对那些企图挑战中央权威的人发出的强烈警告。

 尚之信的死,对于清朝来说,意味着“三藩之乱”的彻底平息。这场持续多年的动乱,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尚之信的命运成为了清朝初年巩固中央集权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表明了康熙帝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果断和坚决。

 结语

 尚之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少年得志到权倾一时,再到最后的悲惨结局,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清朝初年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尚之信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其最终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