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清圣祖康熙帝:奠基盛世的雄才大略

一、早时勤学

 爱新觉罗·玄烨,即后来的清圣祖康熙帝,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景仁宫。他的母亲是庶妃佟佳氏,即后来的孝康章皇后。据史料记载,当孝康章皇后向孝庄太后请安时,孝庄太后发现她身上似乎环绕着龙形异象,这预示着她怀有的将是不凡的孩子。孝庄太后回忆起自己当年怀孕顺治帝时也有类似的祥兆,认为这是天意所归。

 然而,玄烨出生在一个并不受宠爱的家庭环境中。他的生母佟佳氏地位不高,而当时的顺治帝则十分宠爱董鄂妃,对玄烨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出生不久后,玄烨不幸感染了天花。在那个时代,天花是一种极为致命的疾病,许多人都因此丧命。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顺治帝下令让奶妈带着玄烨搬到紫禁城外居住。幸运的是,玄烨虽然患病但并未丧命,只在脸上留下了几个小麻点,这也意味着他获得了对天花的终身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在当时是非常罕见且宝贵的,甚至成为他日后能够继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玄烨自幼聪明伶俐,五岁就开始接受教育。他表现出了勤奋好学的性格特点,据史书记载,玄烨相貌英俊,声音洪亮有力。在他六岁那年,有一次与兄弟们一起向顺治帝问安,顺治帝询问皇子们各自的愿望。其他皇子各有不同的回答,唯独玄烨表示希望自己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顺治帝对玄烨的回答感到十分满意,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玄烨的学习更加刻苦认真。他从八岁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并逐渐掌握了这些着作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玄烨追求深刻理解,每读一本书都要做到字字成诵。他不仅研读儒家经典,还涉猎了《易经》等其他重要文献,从中体会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决心与方法。玄烨对知识的渴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经常读书至深夜而不感疲惫。在他十七八岁时,由于过度用功,甚至出现了咳血的症状,但他仍旧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少年天子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福临去世,享年二十四岁。由于顺治帝生前未能确立太子,加之顺治帝的多位儿子都因天花夭折,最终在顺治帝临终前,接受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选定出过天花、因而具有免疫力的玄烨作为继承人。顺治帝在遗诏中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作为辅政大臣,协助年幼的玄烨处理政务。

 正月丙辰日(2月4日),玄烨在太和殿即位,时年未满七岁(按照中国传统计算方式,虚岁八岁),宣布改元为康熙元年,并颁布大赦令。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在两年后病重,玄烨侍奉母亲极为尽心,日夜不离,亲自尝药照料。然而,孝康章皇后仍然在十岁时去世,这对玄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连续数日不吃不喝,守灵哀哭。

 辅政大臣之间很快就出现了矛盾和斗争,其中鳌拜逐渐掌握了实权。鳌拜原本位居辅政大臣之末,但不甘居于人后,开始越权行事。他与苏克萨哈的关系尤为紧张,最终在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后,鳌拜更加嚣张跋扈,仅仅过了一个月,十四岁的康熙帝便宣布亲政,但鳌拜随即擅自杀害了苏克萨哈,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权力。

 面对鳌拜的专权,康熙帝并未坐视不理。他开始秘密培养自己的势力,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游戏“布库”,实际上是在训练这些少年侍卫成为自己的亲信。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帝利用这些侍卫在鳌拜觐见时将其逮捕,并立即展开调查。鳌拜的罪行多达三十条,大臣们请求将其处死并诛灭其家族,但康熙帝考虑到鳌拜曾经的功绩,最终决定将其囚禁,而鳌拜的亲属和支持者则被严厉惩处。不久之后,鳌拜死于狱中。

 鳌拜倒台后,康熙帝迅速清理了鳌拜的余党,并对鳌拜执政时期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他为被鳌拜矫旨处死的苏克萨哈等人平反昭雪,并鼓励官员上书言事,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来改善国家治理。康熙帝还废止了一些弊政,比如禁止继续圈地,以减少民众的负担。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康熙帝不仅成功地夺回了朝廷大权,也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威望,开启了真正亲政的新阶段。

 三、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退休返回辽东,并希望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这一请求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撤藩的激烈讨论。康熙帝最终决定撤藩,认为藩镇长期掌握重兵,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对国家不利。同年七月,吴三桂假装请求撤藩以试探朝廷的态度,康熙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叛,杀害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并迅速占领了多个战略要地,包括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吴三桂还派遣使者四处散布檄文,试图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叛乱。很快,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地方大员也纷纷响应,福建的耿精忠也随之反叛。短短几个月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落入叛军之手,局势危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康熙帝果断采取了策略应对。他决定坚决打击吴三桂,不允许任何妥协,同时对其他叛变者采取招抚政策,以分化敌军力量,孤立吴三桂。根据这个方针,康熙帝将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派遣勒尔锦等将领率领大军驻扎在荆州、武昌等地,正面抵挡吴三桂,并向湖南发起进攻。同时,安亲王岳乐从江西出发前往长沙,与荆州、武昌的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此外,康熙帝还大胆启用汉将和汉兵参与战斗。

 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在清军的持续压力下先后投降。紧接着,广东的尚之信也在次年(1677年)归降。随着这些省份的平定,吴三桂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仅剩湖南一隅之地。清军已经从江西方向围困长沙,吴三桂的失败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