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清朝名将福全:从贤王到战场上的智勇双全(第2页)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福全面临了噶尔丹的外交挑战。噶尔丹派人至清军大营前索取土谢图汗等人。福全毫不退让,斥责噶尔丹入侵无理,并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后,福全派遣使者济隆等人带着书信,以及一百只羊、二十头牛去敌营,以稳住噶尔丹。福全与使者们进行了坚定而冷静的交涉,迫使噶尔丹承认错误并请求宽恕。福全针锋相对,指出即使土谢图汗有罪,也应该由皇帝来处理,不能仅仅听信噶尔丹的一面之词。通过这一系列外交手段,福全成功地让噶尔丹低头认输,并派使臣拿着奏章和保证书前来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听从发落。
四、撤军风波
在乌兰布通之战取得初步胜利后,福全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决策。虽然清军已经重创了噶尔丹的部队,但是战争并未结束。福全深知,要彻底击败噶尔丹,还需要进一步的军事行动。然而,在此时,福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十月,福全派出的侍郎等人未能按时返回,这让他意识到噶尔丹可能已经逃离边境。同时,福全发现军中的粮草供应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仅能维持几天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福全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撤军。他认为,如果继续追击,可能会因为补给不足而导致部队陷入困境,甚至危及整个战役的成功。因此,福全决定暂时撤回,以便重整旗鼓,等待时机再次出击。
然而,福全的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康熙帝的认可。当福全的部队回到康熙帝所在的地方时,康熙帝对福全擅自撤军的行为极为不满。康熙帝认为,福全此举等于放弃了彻底消灭噶尔丹的机会,坐失了良机。福全则解释称,当时军中粮草不足,若强行追击,可能导致部队崩溃,甚至危及整个战役的成败。福全还报告了关于噶尔丹行踪的情报,证明噶尔丹确已逃离边境。
面对福全的解释,康熙帝虽然有所动摇,但仍认为福全的做法欠妥。考虑到福全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的功绩,康熙帝最终决定减轻对福全的处罚。福全被罚俸三年,并撤去了三个佐领的职位,但保留了亲王的爵位。此外,康熙帝还取消了福全的议政权,这意味着福全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