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靳辅:清代治水传奇(第3页)
这场争论对靳辅极为不利,不仅否定了他的意见,而且还使康熙帝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动摇,这也引发了更多的人对靳辅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例如,在关于开海口的争论尚未结束之时,工部就提出靳辅治河九年未获成功,浪费了大量的钱粮,应该交由部里严厉处理。康熙帝表示:“河工重大,因一时不能成功,即行处分,另差人修理,恐反致贻误。且俟一、二年后,看其如何?”由于得到皇帝的谅解,靳辅免遭革职处分,仍然保留原职。然而,康熙帝已经开始认为靳辅言辞浮夸,所说的不能完全兑现,于是开始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底,关于堵塞减水坝的争论再次掀起。尽管靳辅试图通过提出一些较小的问题来表明自己无意与孙在丰对立,但清廷仍然决定暂时堵塞高邮州、高家堰等处的闸门,并计划在次年堵塞黄河以南的各个堤坝。这使得靳辅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局面。
七、跌宕岁月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对于靳辅来说是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挑战的日子。这年正月,江南道御史郭琇上疏弹劾靳辅,指责他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听命于陈潢,今天提议筑堤,明天又提议疏浚,浪费了数百万两白银,而且没有明确的终结期限。郭琇还批评靳辅将朝廷的职位作为个人恩惠,频繁更换河工官员,从未达到用人得当的效果。此外,郭琇还指责靳辅侵占民田,以屯垦为名,实际上却将收获的粮食跨省贩卖,并且违背皇帝旨意,阻碍开浚下河的工作。
紧接着,二月份,给事中刘楷上疏进一步批评靳辅用人不当,指出河工中的道厅官员中杂职人员众多,而治河成效甚微,每年只听到河水冲决的消息。御史陆祖修更是激烈地弹劾靳辅,使用了“积恶已盈”的措辞,并引用了舜殛禹的故事,暗指应当处死靳辅。
面对这一系列指控,靳辅感到非常委屈,他上疏为自己辩护。他列举了自己的成就,并逐一反驳了攻击他的人,如郭琇、于成龙、慕天颜、孙在丰等,揭露他们企图陷害他。靳辅特别指出,那些攻击他的人大多是在下河流域拥有土地的豪强地主,他们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才会如此激烈地反对他。
康熙帝意识到这些针对靳辅的弹劾并不客观,因此决定给予靳辅一个申辩的机会。三月八日,康熙帝召集了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以及总督董讷、巡抚于成龙、原任尚书佛伦、熊一潇、原给事中达奇纳、赵吉士等人,让靳辅以河道总督的身份参加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两派观点:一方以董讷为代表继续攻击靳辅及其副手陈潢;另一方以佛伦为代表,虽然在为自己开脱的同时,还是支持靳辅。讨论过程中,靳辅与于成龙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康熙帝发现于成龙在河务方面确实缺乏足够的知识。最终,康熙帝决定革除靳辅的河道总督职务,并任命福建总督王新命接替他的位置,陈潢也被解除了佥事道的职务。
靳辅被革职后不久,就有臣下向康熙帝报告了两件事情:一是漕运出现阻滞的情况,有人建议派遣靳辅去解决;另一件是中河已经开通,这是对靳辅工作的肯定。这两件事情让康熙帝感到为难,他意识到靳辅在治河方面的贡献,并担心新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可能会推翻靳辅的所有工作,导致前功尽弃。为此,康熙帝派大臣进行调查,并指示他们保留靳辅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要轻易更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靳辅被召扈从康熙帝南巡,沿途视察河务。在查看中河时,康熙帝询问靳辅当初是如何规划开浚中河的。靳辅解释说,这是根据康熙帝之前的巡视指示而提出的方案,开浚后不仅可以解决水淹民田的问题,还可以保障漕船的安全通行。康熙帝听后,指示王新命继续完成中河的善后事宜,并强调要加强遥堤和减水坝的建设。
三月,康熙帝基于南巡期间江淮百姓和船夫对靳辅的高度赞扬,以及亲眼见到靳辅治理的河道和加固的上河堤坝所取得的实际成效,认为之前对靳辅的革职处分过重。于是,他下令恢复靳辅先前的衔级,这是对靳辅名誉的一种恢复,但并不是恢复他的官职。
八、晚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虽然靳辅已经被革职,但他仍旧承担起了临时性的任务。他与工部尚书苏赫一同前往通州运河进行检查,提出了在沙河建造水闸以蓄水,并在通州下游筑堤以约束水流的建议,这些措施都被采纳并实施。
次年,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靳辅再次被召随康熙帝南巡,沿路视察河务。这次南巡不仅是对靳辅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之前工作的肯定。康熙帝在南巡期间亲身体验到了靳辅治河的成效,并在沿途听取了百姓和船夫对靳辅的高度评价,这使得康熙帝对靳辅的态度有了显着的转变。
康熙三十年(1691年)九月,靳辅又被委以重任,与户部侍郎博际、兵部侍郎李光地一同视察黄河险工。出发前,康熙帝特别提到靳辅“于河务最为谙练”,显示出他对靳辅的信任。靳辅在视察后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黄河南北两岸无冲损的减水坝以及需要加固的地方,并绘制了相应的图纸供参考。这份报告被提交给九卿会议审议,并得到了一致同意,按照靳辅的建议执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当漕运总督董讷提议将南旺河水引入北运河时,康熙帝再次召见靳辅咨询意见。靳辅建议通过在北运河两侧筑埽来约束水流,无需引南旺河水北流。这表明即使是在非正式的职位上,靳辅仍然以其专业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二月,河道总督王新命因为贪污问题被揭发,康熙帝开始寻找合适的继任者。考虑到河务的重要性,他最终决定重新启用经验丰富的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尽管靳辅因年老体弱而试图推辞,但康熙帝坚持要求他出任此职,并安排顺天府丞徐廷玺协助他工作。
再次上任后的靳辅,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仍然全身心投入到了治河工作中。这一年,陕西西安、凤翔地区遭遇灾害,康熙帝下令截留漕粮用于救济。靳辅接受了运输漕粮的任务,并亲自监督运输过程,确保漕粮安全到达灾区。由于表现突出,他受到了康熙帝的赞赏。
然而,靳辅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上疏,提出了关于黄河、淮河及运河后续治理的重要建议,并呼吁恢复已故陈潢及其他因河工受罚官员的名誉。七月二十六日,由于持续高烧,靳辅请求退休并得到了批准。
同年十一月十九日,这位为治河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专家不幸去世,享年六十岁。清廷按照规定给予了祭葬礼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廷批准了江南人民的请求,在黄河岸边为靳辅建立祠堂,以纪念他的功绩。靳辅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并赐予“文襄”的谥号,以此表彰他对国家水利事业的巨大贡献。
结语
靳辅的一生是为治河而奋斗的一生。他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水患问题,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即使在他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他的治河方略仍然被人们所遵循和学习。可以说,靳辅是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水利事业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