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清朝名将张勇:从明末到康熙盛世的征途(第2页)
随后,张勇跟随信郡王多尼攻打云南,驻扎在盘江边。南明军为了阻止清军前进,焚毁了铁索桥。面对这一挑战,张勇命令部下连夜建造桥梁,确保大军能够在黎明时顺利渡河。这一决策显示了张勇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不久之后,张勇在七星关(今贵州毕节)与敌将白文选交战,并成功击败对方。这一胜利为清军顺利进入云南铺平了道路。1659年(顺治十六年),张勇因功被进封为左都督。1660年(顺治十七年),他又被调往广西等地继续镇守。
四、复镇甘肃
1661年(顺治十八年),张勇被调任为云南提督。然而,由于他在甘肃长期镇守,深得当地番族的敬畏和服从,1663年(康熙二年),清廷决定将他调回甘肃担任提督。这一决定反映了清廷对张勇管理能力的认可,以及对他稳定西北边疆的期望。
1664年(康熙三年),张勇因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这一封赏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不久之后,厄鲁特蒙古请求迁移到水草丰美的西喇塔拉地区。张勇意识到西喇塔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让厄鲁特蒙古在此驻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于是亲自前往厄鲁特蒙古部落进行劝说。在他的努力下,厄鲁特蒙古暂时搁置了迁移计划。随后,张勇向朝廷上表,请求在西喇塔拉地区修建一座坚固的城市,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能力。
得到批准后,张勇在西喇塔拉地区修建了永固城(位于今甘肃民乐)。这座城市的建成不仅加强了对这一重要地区的控制,也为当地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此外,张勇还在永固城周围设立了八个营寨,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互相支援。
1665年(康熙四年),厄鲁特蒙古最终迁移到了靠近甘肃的地区。面对这一变化,张勇认识到需要加强对这一区域的安全防范。为此,他请求朝廷增加西宁地区的戍卫兵马。这一请求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和批准,从而增强了该地区的防御力量。
五、平定三藩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四川总兵吴之茂响应。1674年(康熙十三年),吴三桂派遣使者试图招降张勇。面对这一情况,张勇果断地捉拿了吴三桂的使者,并向朝廷上奏,表明了自己忠于清朝的态度。同时,他开始督军防御陕西提督王辅臣的潜在威胁。
1675年(康熙十四年),随着局势的恶化,甘肃巡抚华善向朝廷上书,称王辅臣响应吴三桂,而西番土回也趁机作乱,指出河西地区之所以没有沦陷,完全是张勇的努力和功劳。基于此,康熙帝任命张勇为靖逆将军,并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不久之后,张勇斩杀了王辅臣派来的使者,因功被封为靖逆侯。
面对王辅臣部将潘瑀、曾文耀对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的攻击,以及番族趁机在河西肆虐的情况,张勇率军攻打河州,并命令土官杨朝梁攻打洮州。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曾文耀和潘瑀相继败退。同年六月,张勇攻打巩昌(今甘肃陇西),击败了王辅臣的部将任国治。当时,贝勒董额正将王辅臣围困在平凉,但由于久攻不下,康熙帝命令张勇率军协助。然而,张勇上疏表示巩昌是战略要地,难以分兵。在听取了廷臣的意见后,康熙帝决定让张勇固守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