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查弼纳:从政坛新星到战场英魂(第2页)

 首先,针对棚民问题,查弼纳主张实行编保甲制度,即将棚民编入当地的户籍管理体系,使其成为正式居民,享受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棚民成为不稳定因素,并促使他们融入当地社区。同时,他还建议对于那些有意愿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棚民,给予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帮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还能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向上,从而减少社会矛盾。

 其次,对于私盐贸易问题,查弼纳认为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私盐贩子受到法律的制裁。私盐交易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还影响到了政府的税收。因此,他提议让当地州县官员负起责任,严厉打击非法私盐交易活动。

 最后,关于太湖周边的安全状况,查弼纳提出了多项举措来改善这一地区长期存在的治安问题。他建议在太湖沿岸设立军事哨卡,并派遣官兵进行巡逻,以此来震慑犯罪分子,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涉足权力斗争

 雍正帝即位后,着手整顿朝纲,打击朝廷内外的结党营私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查弼纳也卷入了一场关于朝中权贵的权力斗争之中。雍正帝对朝中某些大臣之间的结党行为十分不满,特别是那些试图拥立允禩为帝的大臣们。允禩是康熙帝的儿子之一,曾经是皇位继承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但最终未能如愿。

 查弼纳最初在面对关于允禩及其支持者的调查时选择了沉默。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牵涉到如此敏感的问题,任何表态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然而,雍正帝对此并不满意,多次下诏询问查弼纳相关情况,并对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在多次诏书下达之后,查弼纳最终无法再保持沉默。面对皇帝的亲自询问,查弼纳意识到如果继续隐瞒事实,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惩罚。于是,在皇帝的直接质询下,查弼纳终于开口,揭露了苏努、阿灵阿、揆叙、鄂伦岱、阿尔松阿等人与允禩之间的关系。他详细描述了这些人如何结成小团体,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朝政,并试图拥立允禩为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查弼纳的供述直接导致了这些权贵的倒台。然而,查弼纳也因此被牵连,受到了撤职审查的处分。雍正帝虽然对查弼纳迟来的坦白感到不满,但在进一步了解了查弼纳的情况后,认为他是出于对权势的畏惧而不敢直言,并非有意欺瞒。雍正帝还注意到查弼纳在谈及圣祖康熙帝时表现出的痛苦情绪,认为他仍有一定的良知。

 考虑到查弼纳的态度转变及其过去的贡献,雍正帝最终决定宽恕他,并给予了新的职位。查弼纳先是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之后又被授予镶红旗汉军都统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