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互相都操碎了心(第2页)

 “你意思是我可以写这个?”李森忙着考研,毕业论文现在只是起了个头,要改也不是不行。

 “我是说你忙得过来不,而且你要换论文题目不得征求一下你论文导师的意见?”

 “唔,我去问一下,那时他就说我到时候只要不是抄的,随便凑一篇上去就行,问题是凑也不好凑啊。”

 “那我觉得你还是不要改了,老师说让你凑一篇上去,意思就是你写篇综述呗,这里摘一点那里摘一点,自己设定一些指标做一些比较什么的,就是费点时间找资料而已。”

 李森于是哈的笑了起来,给孙彧竖了个大拇指,其实论文写作真的就是本科生教育当中缺失的一环,当然这也跟本科教育的目标有关系。

 三月份就这么过去了,无线网络正式发布,申请了省级科研基金,验收通过之后,还打算进一步申请部级和国家级基金,要是申请到了,反正项目组这几个人起码每个人能分到

</p><p> 因为孙彧现在不知道去哪里能搞到gcc的代码,不然他何苦费这神,只要把gcc源码拿过来,交叉编译一下,然后在sunix上用交叉编译出来的这个gcc,重新编译一遍gcc源码,以后就可以以此为起点,建立起sunix的编译环境了。
</p><p> 而孙彧又发现编译原理实验课的内容其实大体上就是他需要做的工作,把这些实验的内容整合一下,一个堪堪能用的编译器前端就完成了,加上在sunix上他们早就使用的编译器后端。大体上也可以搭建出来一个原生的sunix编译环境。
</p><p> 对此李老师没有发表意见,反正这学期孙彧他们有编译原理这门课,所以去做一做倒也不能说他在分散精力不务正业,不然他是不建议孙彧去做的,或者至少找个人按照孙彧的想法来做都行。
</p><p> 不过潘智和严峻对孙彧的想法很是赞成,因为那样的话,他们就不需要再去做什么交叉编译,而是直接本地编译本地直接测试,对他们,以及大家的工作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大家都很忙,既然孙彧说了要自己做这个事情,大家还是很乐观其成的。
</p><p> 电子系那边,借着这一次项目的成功,在黄老师的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所谓的电子系先进技术实验室,实验室的主任由周教授兼任,黄老师,当然博士毕业十年之后,现在也可以称为黄教授了,担任实验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p><p> 先进技术实验室的挂牌也意味着黄老师的实验室有了正式的编制,同时人事上的安排,对于黄老师的几个研究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将来他们如果继续读博,而黄老师还没博导资格的话,可以报周教授的博士,并且可以继续在这个先进技术实验室干活做课题。
</p><p> 挂牌仪式结束之后,两位教授一起找孙彧谈了一次话。大家都知道等明年孙彧就读研究生之后,大体上就不会再来黄老师的实验室点卯了,但是两位老师希望孙彧到时候还是能够跟这边的人多交流多合作,有些想法计算机系那边不一定方便做,拿到电子系这边就没问题了嘛,或者至少需要寻找合作者的时候,最好先到这边来问问。
</p><p> 当然孙彧现在的想法越来越多,而且大都需要跟电子系合作,所以他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表示如果到时候他的导师不反对的话,如果他有什么想法,会过来跟实验室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