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出走的人

朗希尔德和古夫兰几乎在同一时刻收到了贝尔特鲁德的书信。信封上的印章显示着潘费利亚摄政府的正式授权,而内容无疑是针对当前局势的紧急召集。

 古夫兰坐在她的书房里,挺着明显的孕肚,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她一手撂下桌上的信封,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贝尔特鲁德的召唤并不感兴趣。她没有急于拆开信封,而是随手将它扔到一旁,表情有些冷淡。古夫兰心里清楚,贝尔特鲁德的态度一向高高在上,而她自己对于这场内战的未来也没有太多期待。她早已厌倦了权力的争斗,特别是这场即将加剧的动荡。

 “殿下,您不打算响应贝尔特鲁德的号召吗?”萨赫丽娜说道,“或许我们真的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地盘。”

 古夫兰抬手揉了揉腹部,低声自语:“这场乱局,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她轻轻摇头,显然对于这场内战和贝尔特鲁德的局势没有多少兴趣。古夫兰的目光落在窗外那片远方的蓝天,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她不想再卷入这场注定会撕裂安托利亚的纷争。

 同在鲁莱的朗希尔德,手中同样握着贝尔特鲁德的信件,然而她的反应与古夫兰截然不同。朗希尔德没有像古夫兰那样随手丢弃信件,而是当即拆开,专注地阅读起信中的内容。随着字里行间的信息逐步展开,她的眉头不禁微微皱起,眼神随之游走,深陷于那些字句之间。她细细品味着每个字句,仿佛在与贝尔特鲁德的思维共鸣,试图抓住信件中隐含的每一层意思。

 信中提到的不仅是安托利亚的紧急局势,还有贝尔特鲁德对各方支持的迫切需求。信中言辞恳切,既充满期待,也暗含了对朗希尔德的请求。这让朗希尔德意识到,贝尔特鲁德急需她的援助,而这无疑意味着她必须卷入已经爆发的内战。她的心中浮现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考量:如果她选择支持贝尔特鲁德,可能会让她卷入更加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而且她必须与昔日的战友卢切扎尔兵戎相见;但若她袖手旁观,安托利亚未来的局势恐怕难以预料。

 朗希尔德的目光凝视窗外那片广袤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经过短暂的沉思,她决定由自己出面为贝尔特鲁德和卢切扎尔调停。她不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再度爆发战争,人民的苦难和无尽的血腥已让她心生厌倦。如果自己能在这场纷争中发挥作用,或许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一丝久违的宁静。

 朗希尔德认真地写了两封信,分别寄送给贝尔特鲁德和卢切扎尔。每一字每一句,她都斟酌良久,力求在信中传达她的诚意与决心,同时也暗示着她将采取积极而审慎的立场,试图寻找到一条既能满足双方需求,又能避免更多冲突的道路。她建议双方坐下来谈判,并且一起调查博扬遇害的真相。

 与此同时,朗希尔德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她决定立刻返回自己的封地希德城,甚至未曾与古夫兰告别。她的离开并非草率,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朗希尔德自从踏入鲁莱这片土地,她便时刻警觉着周围潜藏的危险,古夫兰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而朗希尔德的离开,显然她也不想被古夫兰利用。

 五天后,朗希尔德在希德城的府邸里收到了贝尔特鲁德与卢切扎尔的回信。然而,不论是贝尔特鲁德还是卢切扎尔,对于朗希尔德的调停提议都毫无兴趣,甚至还对朗希尔德表现出一股嘲讽的味道。

 贝尔特鲁德的态度尤为坚决,她一心想剿灭卢切扎尔的阵营,早已把她视作最大的敌人。显然,她一直在寻找一个足够的借口来展开行动,而眼下这个机会终于到来,她当然不会接受任何阻挠。信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强硬语气,贝尔特鲁德直接拒绝了调停,表明她已做好决心,要迅速采取行动,压制所有反对派。

 卢切扎尔则直言不讳,表示在失去李漓后,整个安托利亚都陷入了混乱,她已不再信任任何人的承诺。卢切扎尔决定亲自带兵攻入潘菲利亚城,亲自查清博扬的死因。卢切扎尔的回应更加冷酷,表明她不会让朗希尔德的调解介入自己的战略决策。显然,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她的计划,内战的烈火已经无法扑灭。

 朗希尔德读完两封回信,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与失望。她原本期望能通过自己的调解,避免进一步的冲突与血腥,但眼前的局势让她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