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高仙芝为国尽忠,哥舒翰临危受命,郭子仪李光弼力挽狂澜

 画面一转,切换到了长安城,大唐皇宫。

 “什么?洛阳城失守了?”

 李隆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就当场瘫在了龙椅上。

 杨国忠更是面无人色,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

 李隆基用力一拍面前桌案,对着杨国忠怒吼道:

 “杨国忠,你当初不是和朕说,只需要十天时间就能把安禄山的脑袋送到朕的面前吗?”

 “现在倒好,连洛阳城都丢了,你还有何话说!”

 杨国忠双腿一软,噗通一声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臣该死!”

 便在此时,一名宦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陛下,高仙芝求见!”

 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犹如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身体腾一下就挺得笔直。

 “快,把高爱卿给朕带进来!”

 很快,一位老将军就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他须发斑白,神情凛然,不怒自威,一看便是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来的沙场宿将。

 “臣高仙芝,见过陛下!”

 在大殿之中原本惶惶不安的群臣,一看到高仙芝的到来,脸上顿时也涌现起了希望。

 【高仙芝,高句丽人。密云郡公,右金吾卫大将军。】

 曾奉命镇守西域,多次镇压当地针对大唐的各种叛乱,击退了吐蕃无数次对西域的进攻。

 数年前,由于突袭并屠戮了背叛大唐的石国,昭武九姓恐惧之下联合大食国东方总督,率十万兵马进犯。

 高仙芝领一万唐军,两万番兵仆从,于怛罗斯和大食联军激战五日。

 因两万番兵突然临阵倒戈,高仙芝寡不敌众,只能败逃。

 此战高仙芝遭遇惨败,出征时的一万唐军,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

 大唐也由此永久丢掉了对中亚的掌控。

 但大食联军方面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伤亡是唐军的三倍以上。

 此战过后,大食国见识到了大唐军队的实力,便遣使入大唐说和,放弃了继续向西域扩张势力的企图。

 高仙芝虽然败北,但李隆基详查事情经过后,仅免去高仙芝的安西四镇节度使官职,将其召回长安。

 不久前,得知安禄山发动叛乱,李隆基立刻派出高仙芝前往陇右都护府,调集大唐西军精锐回关中平叛。

 此刻见到高仙芝,李隆基迫不及待地开口。

 “高爱卿,你带回了多少兵马?”

 高仙芝拱手道:

 “两万陇右骑兵!”

 李隆基愣了一下,不由大失所望。

 “就这么点?”

 大唐安西四镇加上陇右,至少十万精兵!

 高仙芝忙道:

 “陛下有所不知,时间仓促,只有骑兵能随臣率先抵达。”

 “剩余兵马,从陇右至长安,至少需要一个月。”

 “安西都护府之军,最快也得三个月以上!”

 “不过请陛下放心,臣听说封常清已经前往洛阳阻敌,以洛阳城高坚固,想来坚守三个月不成问题。”

 高仙芝说完这句话,在场所有大唐君臣的脸色都变得无比怪异。

 李隆基揉了揉太阳穴,有气无力地开口。

 “洛阳已经被封常清丢了。”

 “什么?”高仙芝露出震惊表情,“怎么可能?”

 封常清,就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来的部下。

 封常清的能力,高仙芝心知肚明。

 高仙芝震惊之下,不由说了一句话。

 “莫非是有奸人从中作梗?”

 他话音刚落,在场诸多大唐臣子,目光齐刷刷地就落在了杨国忠的身上。

 杨国忠顿时大为不爽,瞪了高仙芝一眼。

 “老高,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

 “我可没有对前线做什么事情,都是封常清作战不力,才导致的洛阳失守!”

 高仙芝看了一眼杨国忠,表情也有些尴尬。

 “末将说的并不是杨相公,相公误会了。”

 杨国忠哼了一声,把头高高昂起,没有理会高仙芝。

 李隆基心烦意乱,喝道:

 “都这种时候了,还说这些干什么!”

 “高仙芝,你立刻率兵前往潼关,务必要布置好防御,绝对不能让安禄山那逆贼侵入关中!”

 高仙芝赶忙领命。

 杨国忠眼珠子一转,开口道:

 “陛下,臣推荐边令诚监军,以防前线有人故意隐瞒军情,阻碍陛下视听!”

 李隆基烦躁地摆了摆手。

 “去去去,快给朕去!”

 【高仙芝得到命令之后,很快率军赶到潼关,和封常清会合。】

 【此时李隆基的旨意也到了,将封常清废为庶人,以戴罪之身在军中效力。】

 画面中,高仙芝神情凝重地看着封常清。

 “老封,你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封常清表情苦涩,一声长叹。

 “高大人,这中原的兵,烂完了呀!”

 “还有那杨国忠……”

 听着封常清一五一十地讲述完在洛阳招兵,以及杨国忠命令各地郡守主动出击以卵击石的骚操作之后,高仙芝也有些傻眼。

 “这杨相公,他怎么敢下这种命令的?”

 封常清气愤难平,道:

 “他都能把剑南十万大军送没了,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大唐三大边军集团,分别是高仙芝之前率领的西军,安禄山统领的东北军,以及杨国忠自领的剑南军。

 剑南军的作战方向,是南诏和吐蕃东部。

 杨国忠为了夸功,才以中书令之身兼任剑南节度使没多久,就接连发动了对南诏的两次征讨。

 这两次征讨的结果是大唐剑南节度使麾下的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南诏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夺占了大唐西南数个州郡。

 最可怕的是,原本南诏是臣服于大唐的,可在杨国忠这一番骚操作之后,南诏反而跟吐蕃结成了牢固的盟友,让大唐西南边疆的防务压力变得无比巨大。

 高仙芝看着眼前的地图,愁眉紧锁。

 西南边军已经被杨国忠玩废了,东北边军在安禄山的率领下造反了,西部边军的主力还在西域和陇西,鞭长莫及。

 关中和中原能征召到的军队数量倒是不少,但战斗力嘛……

 想想之前的洛阳之战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眼下高仙芝手中最可靠的,只有两万刚刚随他抵达潼关的骑兵。

 偏偏潼关这个地方,地势极其的狭窄,两侧都有崇山峻岭,是骑兵的“死地”。

 这一战,还怎么打?

 高仙芝定了定神,缓声道:

 “为今之计,只能先死守潼关,等西边的援军抵达,再寻求机会和安禄山那逆贼决战了。”

 封常清点头道:

 “大将军高见。潼关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有您麾下的两万精锐镇守在此,就算是安禄山将二十万叛军尽数开到此地,也不可能攻克的。”

 高仙芝嗯了一声,道:

 “陛下已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从太原、云中等方向东出太行,直取安禄山的范阳老巢。”

 “此刻安禄山全力南下,范阳必定空虚。只要郭子仪和李光弼能打几个胜仗,潼关这边的叛军必然顾此失彼。”

 “到那时,安西都护府和陇西援兵正好赶到,便是全歼叛军的绝佳良机!”

 两位大唐名将对视一眼,双目中都闪烁着耀眼神采。

 安禄山?哼,不过是一个成天和契丹人玩躲猫猫的废物罢了。

 我们在西域和大食、吐蕃精锐苦战的时候,你安禄山还在杨贵妃的面前喊着娘,转圈圈跳着胡旋舞呢!

 若是这都打不过你,那我们在西域这么多年,岂不是白混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所商定的战略,从整体的角度而言,确实是无比正确的。】

 【安禄山虽然兵多将广,一鼓作气席卷了河北以及中原,但天下民心依旧在大唐朝廷。】

 【李隆基所启用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

 【这四位将军之中无论哪一个,拿出来正面交锋,都应该能轻松击败安禄山。】

 【然而,就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大唐的领导者们,却做出了接二连三无比愚蠢的决定,导致局势开始朝着不可预料的地方发展而去。】

 看到这里,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顿时紧张起来。

 “不可预料,这是什么意思?”

 群臣面面相觑。

 裴寂张了张嘴,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应该是……打输了吧?”

 这句话说出来,李渊顿时急了。

 “输?这怎么可能输?”

 李渊虽然不是那种出名的统帅,但好歹大唐起家的第一仗,从晋阳直入关中,那是李渊亲自指挥的。

 最基本的战争常识,李渊也是有的。

 李建成见李渊发怒,立刻开口附和道:

 “父皇所言极是。想当年战国时期,六国联军百万兵马,尚且被大秦阻挡于函谷关之外。”

 “如今潼关之险,更胜于当年的函谷关。”

 “不管怎么看,大唐朝廷这边都不可能会输啊!”

 裴寂耸了耸肩膀,道:

 “太子殿下不必动怒,臣也只不过是顺着视频作者的这个说法,提出最有可能的猜想罢了。”

 李渊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心中焦急,转头看向李世民。

 “世民啊,你快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到如今,李渊也只能依靠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天才统帅头脑来进行推断了。

 李世民笑了笑,道:

 “父皇,您这是关心则乱啊。”

 “其实答案,刚刚视频里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李渊惊讶道:

 “答案在哪?”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战略,从儿臣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安禄山来势汹汹,但毫无大义根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只要能暂时阻挡一番他的兵锋,再派出得力将领袭扰安禄山千里之外的老家,安禄山是必败无疑的。”

 “既然战略是正确的,将领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那么唯一可能导致变数的,就只有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了。”

 李渊闻言,身体不由一震。

 “你的意思是说,李隆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李世民点了点头。

 “也只有这个可能了,父皇。”

 李渊疑惑道:

 “不应该啊,李隆基的表现那么出色,那么多次的政变他都是胜利者,还帮助大唐重新开疆拓土!”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父皇难道忘了,人一旦老了,就会变得糊涂吗?”

 “强如秦始皇、汉武帝,年老之后尚且被人诟病做出了许多昏聩之举。”

 “李隆基,又怎么可能例外呢?”

 李渊听完,怔然半晌,开口道:

 “所以,是你这个曾孙,把大唐原本稳住就能取胜的局面给葬送了?”

 李世民:“……”

 父皇,我在帮你分析局势呢,你突然往我心窝子戳一刀算怎么回事?

 在李世民的上首,李建成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来了兴致。

 “这高仙芝,颇有名将之风采啊。”

 刘秀也是领兵打过仗的人,整个战略好不好,行不行,他看得出来。

 宋弘沉吟片刻,道:

 “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不可能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久战是对安禄山最不利的选项,也是大唐朝廷方面最好的选择。”

 打仗的战略是很重要的。

 当年刘邦自知打不过项羽,就带着主力部队在鸿沟和项羽对峙。

 任凭项羽怎么挑衅喝骂,甚至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就是死不出战。

 与此同时,刘邦又派出韩信灭掉了赵国和齐国,切断了项羽的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