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第三次清缅战争失败,李世民开始警惕起来(第2页)
“不好了大帅,咱们在北方十里之外的斥候,发现了清军主力正在出逃!”
“什么?”莽聂渺遮大惊失色,忍不住怒吼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
部将双手一摊。
“可这就是事实啊,大帅!”
镜头一转,已经切换到了清军方面。
明瑞表情沉凝,看着面前一条十分险峻的小道。
“让前面的人快走,本帅在这里殿后!”
观音保站在明瑞身边,劝说道:
“大帅,您是全军的主心骨,何必以身犯险?”
“您快去前面,末将在这里殿后便是,绝对不会让一个缅甸猴子过去的!”
明瑞看了一眼观音保,语气平静:
“本官既然把这些将士们带到缅甸,自然就要把他们全部带回去,你无需多言。”
就在此时,后方的清军斥候飞奔而至。
“大帅,缅甸猴子们追上来了!”
明瑞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准备迎战!”
在他的视线之中,果然出现了大量缅军士兵。
砰砰砰!
双方开始了激烈的交火。
莽聂渺遮在诸多缅军将士的簇拥下,走进了清军大营之中。
这座大营一片狼藉,显然是被匆忙丢弃的。
里面已经没有了任何清军将士的身影。
“大帅,已经调查清楚了,清国人是从山里的一条小路离开的,所以我们才毫无察觉!”
莽聂渺遮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忍不住怒骂了一句。
“这些该死的土司!”
很显然,初来乍到的清军不可能一下子就摸索出这种连缅军都不知道的小路。
一定是那些投靠了清军的当地土司告知的!
莽聂渺遮恶狠狠地开口:
“等这一战打完之后,我们要把所有投降清国的土司统统杀掉!”
“现在,给我追,狠狠地追,一定要追上这些清军,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险峻的山脉之中,激战还在持续。
清军的箭矢犹如雨点一般落下,将刚刚冲过来的缅军射得如同刺猬一般。
缅军不甘示弱,举着燧发枪疯狂射击。
双方都有许多人在不断倒下,但任何一方都没有放弃的意图。
观音保猫着腰,冒着弹雨来到了明瑞的身旁,大声叫道:
“大帅,咱们的主力已经走了,剩下的这点人挡不住缅甸猴子了,您快撤退!”
明瑞深吸一口气,环顾四周。
此刻跟随在明瑞身边殿后的两千人已经死伤过半,剩余能够战斗的不过只有一千人出头了。
缅甸的追兵还在不停地出现,无穷无尽。
“好,我们边打边撤!”
在明瑞的命令下,殿后的这支清军缓缓后撤,一路上不断地对缅军进行射击。
莽聂渺遮已经来到了战场的后方,看着视线尽头正在不断撤退的清军殿后部队,表情极为难看。
“冲,给我冲上去,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突破这支殿后部队!”
“传令所有将官,任何人有怯懦畏战之举,直接斩首!”
在莽聂渺遮的严令之下,缅军不顾生死,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正在后撤的明瑞所部,顿时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防线已经无法坚守了!
观音保冲到明瑞面前,大叫道:
“大帅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明瑞一咬牙,转身骑马就走。
就在此时,密集的一阵枪声突然响起。
一颗子弹从空中飞了过来,没入了明瑞的身体之中。
明瑞身体剧震,双腿用力一夹马腹,在亲卫们的簇拥下消失在了山道之中。
观音保松了一口气,转身狞笑着拿起了火枪。
“缅甸猴子,你们来啊,爷爷在这里等着你们!”
砰砰砰!
观音保举起火枪,疯狂射击。
一名又一名的缅甸士兵在观音保的射击中倒下。
更多的缅军士兵冲了上来!
观音保很快就耗尽了子弹,拿出了长弓,伸手探向背后的箭篓。
又过一会,观音保不知道多少次伸手,却只摸到了一支箭矢。
这是箭篓中的最后一支箭矢。
观音保眉头一皱,手松开箭矢,摸向腰间的长剑。
但他的手才刚刚摸到剑柄,就又一次的松开了。
在这种热兵器之间的战斗中,长剑根本毫无意义。
观音保不可能一个人顶着这么多火枪,冲入缅军阵地之中肉搏。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就想要撤退。
此刻观音保身边的清军已经寥寥无几。
缅军犹如潮水般涌来,观音保冲过几道山梁,突然停下脚步。
在他的面前,十几名缅军嗖嗖地从山梁上跳到了路中央,举着火枪,对准了观音保。
“投降!”
“不杀!”
缅军看出了观音保身上的将军盔甲,打算将其生俘。
观音保大怒,朝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
“就你们这些猴子,也配俘虏大清将军?”
他猛然拔出了箭篓之中最后一支箭矢,狠狠地刺入了自己的心口。
砰一声,观音保的身体沉重倒地。
他奋起最后一口气,将视线投向北方。
那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镜头一转,正在策马狂奔的清军主将明瑞,突然从马背上跌落,在地上翻滚了好几圈,一动不动。
“大帅!”
明瑞的亲卫们大惊,赶忙跳下马,七手八脚地将明瑞扶起。
众人目光落在明瑞身上,突然凝固了。
明瑞的腹部不知何时已经冒出了大量鲜血,将甲胄下半部分都染红了。
明瑞脸上露出了痛楚的表情,紧紧地握住了亲卫队长的手。
“查讹,不要把我的尸体带回去,就埋在这里。”
“等将来有一天,大清的军队打到这里,再让他们把我安……”
明瑞没有说完这句话,就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大帅!!!”
镜头渐渐地黑了下去,一行行字幕浮现。
【在最后的突围中,明瑞亲自领兵殿后,带着两千兵马有力的阻击了缅军主力的追击,为大部队的撤离创造了机会。】
【最终,一万两千名清军将士成功地撤回了云南境内。】
【而明瑞和剩余的数千清军将士,则永远地沉眠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