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王莽改革闹剧不断,刘秀大哥刘演被秦始皇吐槽(第2页)

 连当众对着儒冠撒尿都见过,这种?小儿科。

 萧何摇头道:

 “这个王莽真是异想天开,井田制早就是被淘汰的制度了,怎么可能用落后的制度来取代先进制度呢?”

 听到这里,刘恒心中不由一动,开口道:

 “萧相国,可否仔细说说。”

 萧何看了刘恒一眼,有些迟疑。

 当着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的面来教导刘恒?

 不太好。

 就在萧何准备说话推脱的时候,刘邦不知何时停止了笑声,目光炯炯地看着萧何。

 “老萧啊,你不是老喜欢田地了吗?”

 “说说你的心得啊。”

 萧何闻言,老脸微微一红。

 当然,这动作是故意的。

 曹参和陈平若有所思地看了萧何一眼,表情微妙。

 当年刘邦带着一大群心腹在前线和项羽拼命干架,关中就是由萧何一个人主持的。

 后来项羽军粮不足,被迫撤回楚国。

 刘邦抓住机会,从关中抽调所有兵力,会合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这时候的关中极度空虚,若是萧何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分分钟将关中变成姓萧的地盘。

 这就导致了一个信任问题。

 萧何是刘邦心腹不假,但毕竟不姓刘!

 萧何还是之前大秦的官吏,熟悉大秦法律,还长久治理关中。

 最重要的是,萧何不贪赃、不枉法,两袖清风,声望极高。

 若是萧何当真夺了关中自立,关中的老百姓有很大可能会支持萧何。

 这就让刘邦在围攻项羽的时候,有点睡不着觉了。

 就在刘邦担心之时,一堆弹劾萧何的奏章就送了过来。

 弹劾萧何什么?

 纵容家人兼并土地!

 而且兼并的土地还不少,好几万亩。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遍了关中。

 于是便有了一个戏称“萧丞相爱田地胜过爱江山。”

 这也就是为何刘邦刚刚在看到王莽土地改革之后,会调侃萧何的原因。

 萧何笑道:

 “臣是喜欢种地的,家里没点田地啊,这都睡不着觉。”

 刘邦哈哈大笑,在场群臣面上也带着几分笑意。

 只有刘恒若有所思。

 父皇好像并不在意当年萧丞相贪污田地的事情……

 不对,萧丞相当时就是丞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何必去贪污那点田地?

 懂了,萧丞相是在自污!

 效仿当年秦国王翦向秦始皇求田宅美女一样,为的是让父皇放心!

 刘恒想到这里,忍不住看了一眼刘邦。

 父皇明白萧丞相的心思吗?

 嗯,应该是懂的。

 所以父皇才会在从垓下胜利班师凯旋之后,就把萧丞相封为大汉第一功臣。

 这就是父皇和萧丞相之间的默契啊。

 萧丞相给父皇一个能拿捏他的把柄,从一个举世称颂的贤臣变成一个有污点、很难篡夺大汉基业的大臣。

 父皇则还给萧丞相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君臣之间无需多言,就能心有灵犀。

 刘恒想到这里,心中大感畅快。

 父皇和萧丞相,又给我上了一课!

 萧何笑呵呵地开口道:

 “那臣就给陛下说说为何周朝时的井田制是一定被淘汰的制度吧……”

 大唐世界之中,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

 “你可知,井田制为何会被淘汰?”

 李治沉吟片刻,道:

 “因为井田制最中央的那块公田?”

 李世民哈哈笑了起来,道:

 “不全然是。若是要细说,未免过于复杂,朕就简单一点说吧。”

 李世民咳嗽一声,道:

 “井田制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所有田地都是国君所有。注意,是国君所有,不是国家所有。”

 “公田往往是最富庶的田地,而围绕公田的私田一般都是下等或者中等田地。”

 “但最富庶的公田所有产出都归国君所有,老百姓只能获得产量低下的私田,还得替国君免费耕作公田。”

 “你说,老百姓怎么会乐意,又怎么可能尽心尽力地耕作公田呢?”

 “当时战争频繁,老百姓时常参军,若是战死,自家的私田又会被国君收回,分配给其他人。”

 “这就导致老百姓不愿意种公田,又担心私田会在死后被收回,战场上也不愿意拼命打仗。”

 “很多新兴的诸侯看出这种弊端,便废除井田制,承认老百姓是田地的主人,承认田地可以作为遗产传下去。”

 “这些新兴诸侯麾下的老百姓拿到了实实在在,世世代代能传承的土地,打仗死了土地也能传给儿子,若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还能拿到更多的土地,你说他们怎么会不拼命杀敌呢?”

 李治听到这里,双目突然一亮,道:

 “商鞅变法?”

 李世民哈哈大笑。

 “对,这就是商鞅变法对秦国最大的加强。”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被霸主魏国压制在关中西侧,魏国名将吴起差点把秦国打到亡国。”

 “商鞅变法之后,秦军立刻连战连捷,收复关中全境。”

 “但参军的老秦人不还是那些人吗,怎么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答案就在于这变法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都是人,都有脑子,都不傻。商鞅给老秦人的好处多,人家自然愿意拼命。”

 “大唐的府兵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明白吗?”

 李治连连点头,心服口服。

 这一刻,李治越发深刻的理解了一句话。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再看向金幕,李治完全明白了为何李世民对王莽恢复井田制不屑一顾。

 这种制度,给老百姓的好处太少。

 老百姓都享受了几百年私人拥有田地的好处了,怎么可能愿意把土地交还给国君,恢复井田制呢?

 利益。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违背全天下的利益而行。

 王莽,就是最好的教训。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土地改革的同时,王莽又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

 【吸取了之前发行货币面值过大的教训,王莽取消了第一次货币改革中数额较大的“错刀”和“契刀”,只保留了价值五十个铜钱的“大钱”,再发布价值一个铜币的“小钱”。】

 【两者并行于世,取代之前的五铢钱。】

 蔡阳县。

 刘秀兴冲冲地拿着一枚小钱,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