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朱翊钧夜游失败,张居正一条鞭法震惊秦始皇(第2页)
“但所有人都一清二楚,老师终究只是老师,能被称为‘师父’的老师,凤毛麟角。”
“更何况,张居正只不过是一个臣子,他也没有高拱那样的野心,自然不可能会成为朱翊钧的师父。”
邓禹见状,也是有些叹息。
“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双亲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能让孩子变得勇猛阳刚,母亲能让孩子变得温和坚定。”
“一旦任何一个人失位,孩子的成长就不可能圆满,他就很难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传统的华夏式教育,在场的东汉君臣其实都经历过。
华夏式教育,并非没有弊端。
它让孩子们饱受打压和挫折。
但只要有正确的激励,当孩子们成长起来走向社会,就会突然发现:
就这?
这个被所有人说得困难重重的社会,就这?
还没我爹我娘对我造成的挫折更大,打压更强呢。
对华夏式教育而言,家庭有时候并非是温暖的港湾,而是一个比外界更加残酷的修罗场。
从这个修罗场走出去的胜利者,早在家里就已经熟悉了各式各样的规则。
于是他们在外界降维打击,在外界大展拳脚。
这也是为何士族能够一代代都有人才崛起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养蛊!
但……
刘秀摇了摇头,道:
“朱翊钧不具备这种条件,他没有父亲兄长,只有一个母亲。”
“当他接受这种方式的教育时,他没有一个正确的榜样来激励他成长。”
“他呀,怕是这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了。”
“这应该就是他被列入盘点视频,成为败家子继承人之一的原因了。”
太子刘庄在一旁听得半信半疑。
真有这么玄乎?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大为不满,重重地哼了一声。
“这个李氏也太过分了,不就是孩子半夜出来玩一会么,怎么搞成这种样子!”
朱棣欲言又止,脑海中浮现出回忆一幕。
朱棣之前年幼的时候,是同龄几个皇子之中性格最调皮,最爱玩耍的。
有一次朱棣偷偷带着几个兄弟去宫里的湖里钓鱼,结果晋王朱棡掉到水里去,险些就当场交待。
当时还在出征的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大发雷霆,写信给马皇后和太子朱标,要求严加管教。
不仅如此,朱元璋凯旋之后还特地把朱棣几个当日去钓鱼的全部吊起来抽了一顿。
父皇啊,就您这种教育方式,和李太后有啥区别呢?
我们也就是没出宫,要是真出宫了,身边的太监侍卫们别说是被处死,怕是还得全家流放吧?
朱元璋察觉到了什么,看了朱棣一眼。
“怎么,你觉得朕说的不对?”
朱棣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义正言辞地开口:
“这李氏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让人不齿!”
“父皇,儿臣向您保证,儿臣绝对不会这么教育孩子的。”
“儿臣平日教育孩子,那都是老温和了。”
朱高炽在一旁听到朱棣这番保证,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通常来说,儿子的性格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和父亲一模一样,一种是和父亲完全相反。
和父亲一模一样的就代表这个儿子心中很敬佩父亲,把父亲当成了榜样。
而完全相反的,就是非常不认可父亲的行事准则,所以刻意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朱高炽和朱棣的性格,正好就是完全相反。
反而是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性格和朱棣一模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高炽是以温和仁慈出名的,朱棣的性格……可想而知。
就这性格你说个“教育孩子温和”?
算了算了,父亲是太子,他开心就好。
温和的朱高炽决定,还是不要在朱元璋面前拆自家老爹的台。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呵呵一笑,对着面前的弘历开口。
“弘历啊,过去几天有没有去京城里当大侠啊?”
弘历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不瞒皇祖父,孙臣确实尝试过去行侠仗义,但是……”
弘历脑海中闪过一幕幕回忆。
看了金幕之后,弘历心中的大侠梦确实被朱翊钧触动了。
而且他有自家皇祖父的金口玉言,也不怕惹出事来。
于是……
一名带着十几名随从的八旗纨绔正在对女子动手动脚,弘历跳出去大喝一声。
“天子脚下,怎能容你这般放肆?”
这纨绔看了一眼弘历,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皇……这位爷,是小的有眼无珠,小的愿意赔偿!”
说着,赶忙把怀里的金豆子银锭子全部拿出来,送给刚刚被骚扰的女子。
女子拿到这么一笔巨款,哪里还有追究的心思?赶忙匆匆离去。
弘历所经历的几次事情,大部分都是这般。
听着弘历的讲述,康熙有些疑惑。
“怎么,难道你弘历的王霸之气这么明显?”
弘历有些无奈地开口。
“孙臣后来也觉得奇怪,就问了其中一个人,难道他们知道孙臣的身份?”
“然后那纨绔回答,这位爷,小的都带了二十名随从了,您还敢这么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谁还不知道您肯定是龙子龙孙呢?”
“咱们陛下爱护子嗣是出了名的,小的若是敢和您说一个不字,明儿就得被发配宁古塔啦!”
康熙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宁古塔怎么够?朕得把他们发配去雅克萨。”
笑完之后,康熙对着弘历道:
“怎么样,当大侠的感受如何?”
弘历摸了摸脑袋,有些尴尬地开口。
“儿臣觉得吧,这大侠当一两次还是可以的,但一辈子当大侠还是算了。”
“怎么说呢,实在是有点……尴尬。”
康熙嘴角越发勾起,看了一眼旁边的太子胤禛。
“明白了吧?孩子喜欢胡闹,你就让他闹去。”
“闹够了,他自己也知道是胡闹,自然就不会再闹了。”
“可你要是不给他闹上几次,他一辈子都得惦记这个事情,等以后你不在了,他就会变本加厉,胡闹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