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康熙要卖皇家御用品给英国人?明倭和谈风波不断

 杨勇沉默片刻,突然喜滋滋地开口道:

 “父皇,现在可不是每个王朝都拥有铁甲战舰呢。”

 “您说,要是历朝历代能碰一碰,咱们大隋岂不是随随便便碾压他们?”

 隋文帝闻言,一时间竟然有些神往。

 那可不?

 以大隋的国力,分分钟就是几百艘铁甲舰堵门啊。

 但很快,隋文帝就沉静下来,失笑道:

 “都是华夏王朝,打来打去的有什么意思?”

 “对了,既然铁甲舰都已经成规模了,那么大隋的海上扩张之路也该是时候进行了。”

 “宇文卿家,你最近主要就负责此事吧。”

 宇文述赶忙点头应是。

 顿了顿,隋文帝又看向高熲。

 “高卿家,联通西域的铁路一定要尽快推进!”

 如今大隋国境线的最西部,已经扩张到了咸海。

 从咸海到长安,已经超越了一万里,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距离。

 故而大隋也暂时停止了扩张,因为再继续扩张下去也难以有效地统治。

 隋文帝已经做出决定,接下来的时间以海洋扩张为主。

 至于陆地上的扩张,则需要等待长安到伊犁的铁路彻底贯通之后,再继续进行。

 任何国家在获得《工业革命》之后,肯定都会发现火车铁路的价值,并进行修建。

 但大隋就比较特殊。

 因为大隋一口气上马了五条铁路!

 第一条是长安到伊犁;第二条是长安——洛阳——琅琊;第三条是长安到成都,第四条是洛阳——涿郡——平壤,第五条是洛阳——汉阳县——南海郡(广州)。

 开皇盛世,就是这么任性!

 杨勇闻言,不由跃跃欲试,振奋道:

 “等这五条铁路建成,大隋接下来就能突飞猛进地发展更多的经济,也能更好的对外扩张了!”

 杨勇确实是一个倾向于仁慈的性格。

 但又有哪个皇帝能拒绝开疆拓土,名垂青史的诱惑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若有所思。

 “这个鹤翼阵,看起来确实还是有些意思。”

 毕竟已经是看的第三部大明盘点视频,老朱多少是有点被习惯了,能够冷静分析。

 朱棣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父皇,儿臣突然明白大明缺少什么了。”

 “缺少一套海军的战术啊!”

 像陆军,各种战术、阵型什么的,相关的资料、经验,可以说是车载斗量,比比皆是。

 但海军就不同了。

 在大明之前的宋朝和元朝,乃至再往前追溯的历代王朝,真正足堪大用的海军并不多。

 大唐李世民、李治时代的海军算一个,再往前就得是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了。

 朱元璋鄙夷地看了一眼朱棣。

 “蠢材!你忘了朕当年是怎么灭掉陈友谅的了?”

 朱高炽闻言,表情顿时变得怪异。

 鄱阳湖大战!

 还是水师之间的战斗!

 朱棣脸上表情僵硬了一下,干笑道:

 “父皇,您那是水师,我说的可是海军啊。”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棣。

 “水师的经验难道就不能用在海军身上的?”

 顿了顿,朱元璋点头道:

 “你说的这个也确实有道理,远洋航行并非内河航行可比,你和蓝玉两个人上点心,让海军都督府那边早日拿出一个章程来。”

 朱棣心中一跳,顿时觉得颇为麻烦,忙道:

 “父皇,儿臣最近还要负责修撰大明的《帝范》呢,这件事情就交给蓝玉去做吧。”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喝道: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这段时间是不是天天去偷偷开车?”

 “前两天还把车撞宫墙上了!”

 “就是要给你找点事做,免得一天不是折腾这里就是那里!”

 《工业革命》那套书之中,可是包含了详细的内燃机以及最初代汽车的制造过程!

 朱棣一开始最喜欢的是铁甲舰,再后来嫌铁甲舰制造太久又转而喜欢火车,又到后面有一次去工部视察偶然看到了汽车原型,从此转为汽车狂热爱好者。

 朱棣闻言,不由干笑一声。

 “小事,小事父皇。儿臣那不是刚上手还不习惯换挡和油离配合么,而且那台车还是试制车,不能算是正式版本……”

 一边解释,朱棣心中一边暗想。

 娘的,这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等俺以后当了皇帝,一定得把锦衣卫给撤了!

 嗯?也不对。当了皇帝之后,俺就可以用锦衣卫来监视别人了啊?

 一时间,朱棣突然又颇为神往。

 大清世界。

 康熙摸着胡须,缓缓开口。

 “朕差点都忘了,海军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啊。”

 皇太子胤禛点头道:

 “父皇所言极是,大清有海疆万里,若是敌人从海上而来,极其难以防守。”

 弘历非常乖巧地坐在一旁,没有开口。

 自从上次被十四皇子胤祯当场嘲讽了一通后,弘历就开始降低存在感。

 年轻人可是最要脸皮的!

 康熙缓缓道:

 “咱们大清的海军……”

 说到这里,康熙突然停住。

 在场的所有清朝大臣,表情也是颇为古怪。

 海军?

 大清就没有海军这种东西!

 其实在康熙初年,大清是有海军的。

 但那支海军是怎么来的?

 是郑成功的部下施琅和郑成功儿子郑经反目成仇,然后施琅带着部下投奔了大清。

 最后,施琅带着清军攻上台湾岛,把郑经给灭了。

 郑经灭亡之后,大清就没有海上威胁了,施琅组建的这支海军也就渐渐被边缘化了。

 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过去,这支海军早就消亡,成为历史的尘埃了。

 所以,大清现在是真没有海军了。

 康熙咳嗽一声,道:

 “大清不是应该还有一些造船厂吗?”

 胤禛有些尴尬地笑了一笑,道:

 “父皇,江南和广州确实是有一些造船厂的,但那些都是民间的造船厂,制造出来的船只也是以商船为主,而且也都比较小。”

 清朝是不鼓励民间海外贸易的,理由也并没有多么复杂,就是华夏传统的“重农轻商”。

 都跑去经商赚钱了,谁来种田?

 没人种田,国家的兵源怎么来,统治秩序怎么稳定?

 商人手底下要是有了一大批的船只和船工,怎么保证不会成为另外一个郑成功、郑经?

 反之,只要干净利落地禁止,这一切顾虑就全部都没了。

 一个行业被朝廷打压,或许并不一定就会消亡,但一定不可能蓬勃发展起来。

 毕竟朝廷才是这个国家之中最强大的力量。

 康熙闻言,叹了一口气。

 “所以说,就算是大清短期内想要搞出一支如李舜臣这样的舰队,也是很难的事情了?”

 胤禛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至少十年,才能初具规模。”

 十年其实都少了。

 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康熙嗯了一声,缓缓开口。

 “懂了,那就派人去伦敦,让胤禩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欧洲那边买一批战舰吧。”

 胤禛吃了一惊,忙道:

 “父皇,欧洲人可都是非常贪婪的,他们若是知道大清有所求,一定会坐地起价!”

 之前和英国建交和火器贸易,就让大清吃了不少苦头。

 英国人运送的火器火炮,虽然数量确实是够的,但质量就一言难尽了。

 鄂尔泰的大军还没离开国境呢,就已经传回情报,说有上千支火枪在行军途中出现失灵、走火等各种质量问题了。

 火炮,也坏了十三门!

 这要是打起仗来,都不敢想。

 康熙瞪了一眼胤禛,道:

 “那有什么办法?大清现在已经组建火器工厂了,等购买的新战舰到了,再仿制一批也就是了。”

 “至于坐地起价,呵呵……”

 康熙说到这里,双目中闪过一丝精芒。

 “让胤禩告诉英国国王,朕可以卖给他只有大清皇家专享的特等瓷器和丝绸,用来冲抵购买战舰的费用!”

 “哼,战舰是什么价格确实由他们开,但瓷器丝绸是什么价格,那就得由朕说了算了。”

 胤禛闻言先是一愣,下意识道:

 “父皇,皇家瓷器和丝绸,怎么能给那些西洋蛮夷?”

 康熙大为不满,怒视一眼胤禛。

 “愚蠢!《工业革命》都已经摆在眼前,尔难道还不知道西洋人马上就要超越大清了吗?”

 “不,他们已经超越大清了!”

 “朕能用瓷器丝绸换来战舰,总比将来朕死后,英国、法国人用战舰大炮指着你们的脑袋,逼着你们交出瓷器丝绸要强!”

 胤禛闻言,只能狠狠地瞪一眼弘历,然后选择默然。

 弘历非常机智地低头装死,主打一个“我什么也不知道,乾隆和我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已经是倭国之中。

 丰臣秀吉脸色难看,连连拍桌。

 “宇喜多秀家这个废物,我给了他十五万的大军,他竟然连一座粮仓都看不住!”

 “他到底知不知道,那些粮食是我费了多少劲才积攒给他的!”

 龙山的粮仓大营之中,囤积着超过十万石的粮草。

 这些粮草之中一部分是从朝鲜本地缴获劫掠得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丰臣秀吉辛辛苦苦从倭国关东诸侯那边搜刮,运送过海的。

 毕竟丰臣秀吉最开始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朝鲜,而是要一举打到大明京师!

 但这些天来,坏消息接连不断。

 先是李舜臣接连击破倭国舰队,甚至还几次围攻倭国在朝鲜半岛最重要的根据地釜山港。

 在这种情况下,倭国对朝鲜的运输就变得颇为困难。

 这其实也没啥,因为龙山粮仓的粮食怎么也足够支撑到明、朝联军军粮耗尽。

 可现在,龙山粮仓被一把火烧得精光,倭国前线的十几万大军粮食瞬间告急。

 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听着丰臣秀吉的咆哮,在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片刻后,一名倭国大臣战战兢兢地开口。

 “关白,为今之计,不如先暂时和明朝议和?”

 “咱们毕竟还保有朝鲜南部四郡之地,以此议和,也不算失了体面。”

 “况且,明军数量有限,他们也不可能将大倭国的军队逼出朝鲜,想来明朝皇帝应该也不会拒绝。”

 丰臣秀吉默然半晌,缓缓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