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刘邦和刘秀的吐槽,朱翊钧走到人生最后时刻(第2页)
“朱翊钧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臣子看成了自己敌人。”
“皇帝和臣子,本该是一体的,应该齐心协力让整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朱翊钧却千方百计让臣子内斗,若是臣子只知道内斗,那么谁还会帮助皇帝来处理朝政,让国家变得更强呢?”
萧何点了点头,正色道:
“君权和相权,确实天然有斗争的倾向。”
“但老臣觉得,这种斗争只是为了掌控主导权,是不同的政见之争,归根结底还是要让整个国家变得更好。”
“朱翊钧的选择是让君权和相权彻底对立,当一个国家两种最高权力相互斗争时,这个国家除了衰亡就别无他路了。”
刘盈听完,若有所思。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摇了摇头。
“此乃亡国之相啊。”
刘庄有些不解地开口。
“父皇曾经和儿臣说过,臣子们之间不能是铁板一块。”
“朱翊钧似乎也只不过是在分化臣子,为何父皇却如此不屑?”
刘秀哈哈一笑,点头道:
“孩子,你说得没错。君王确实不能让臣子们之间铁板一块,但君王也不能把臣子视为仇寇。”
“这也是昏君和明君之间最大的差别。明君很清楚,臣子是自己的工具,他不会和工具结仇。”
“而昏君,却只会把本该辅佐自己的工具看成最大的敌人,没有了臣子这个工具治国,国家乱套乃至灭亡就是必然的。”
“大明盘点的三个皇帝之中,朱翊钧看似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他从根源上对治国的认知就是错误的。”
“这也是为何朱允炆和朱祁镇不是亡国之君,但大明在朱翊钧的时候却出现了亡国之相。”
刘庄沉吟片刻,又道:
“或许只是因为大明立国两百年,弊病实在是太多了,到了朱翊钧一朝才终于爆发出来?”
刘秀哈哈地笑了起来,摇头道:
“每一个王朝只要持续久了,都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表现虽然不同,但本质都是既得利益者凭借着手中权力蚕食其他阶层。”
“这个时候就需要改革。改革成功了,王朝自然就能续命。”
“改革失败了,就比如王莽,那王朝就只能灭亡。”
“庄儿,你觉得朱翊钧治下的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刘庄心中一动,开口道:
“张居正的改革是成功的,但被朱翊钧废除了,所以改革最终反而是失败了!”
刘秀点了点头,沉声道:
“没错,这就是朱翊钧最大的罪。张居正已经改革成功了,纵然这改革还是不够全面,但只要朱翊钧坚持张居正的政策,营造一个三四十年的盛世不成问题。”
“有了这么一个盛世的支持,大明继续续命百年,等待下一次的改革也不成问题。”
“但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却反而让这种改革从成功变为失败。”
“换言之,大明原本应该能拖延一百年等待下一次改革才会浮现的灭国
危机,因为朱翊钧的胡乱操作而提前出现了。”
刘庄倒吸一口凉气,道:
“如此说话,朱翊钧岂不是等于让大明短命了一百年?”
刘秀笑了笑,平静开口。
“不然他又怎么有资格进入盘点,成为败家子继承人的一员呢?”
“朱允炆败掉的是自己的皇位,朱祁镇败掉的是最强盛的大明,而朱翊钧则是败掉了大明最后一丝国运。”
“大明这三个败家子皇帝,还真是各有千秋啊。”
刘庄哑然无言,心中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败掉东汉最后一点国运的人无疑就是汉灵帝。
那么,败掉了最强盛东汉的皇帝,又是谁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表情平静地开口。
“看来,朱翊钧就是大明的汉灵帝了。”
众所周知,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是汉灵帝的儿子汉献帝刘协。
但所有熟知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献帝登基的时候东汉气数已尽,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汉灵帝才是那个真正有机会拯救东汉,却反而将东汉彻底推入深渊的亡国之君。
朱元璋的这句话,也等于是给朱翊钧盖棺定论了。
朱棣皱起眉头,颇为不满地开口道:
“没想到,大明的亡国之君竟然是这么一个混账东西,哎。”
“不过父皇,儿臣觉得若是儿臣能穿越到这个时代,还是能救的。”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棣。
“你说的不是废话吗,朕穿越到大明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弥补掉大明的遗憾,但你以为大明的每个皇帝都能有朕这样的能力?”
朱棣讪讪地摸了摸鼻子,没有开口说话。
如果大明每一任皇帝都能像朱元璋这么厉害的话,大明到朱翊钧那时候不说统一全球,至少整个亚洲都全部拿下了。
朱高炽也不免觉得有些可惜。
“其实朱翊钧原本是可以成为一个盛世缔造者的,还是他的叛逆心态害了他。”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开口。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叛逆的时候,但正常人总是能成熟起来。”
“朱翊钧永远活在叛逆之中无法成熟,这就说明他是一个蠢材,彻头彻尾的败家子,怪不得任何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这个和标儿长相颇为类似的孩子,竟然成为了真正败掉了大明两百多年基业的败家子。
真是命运弄人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帷帐之中,一阵男女欢好声。
片刻后,朱翊钧披衣起床,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老了,唉,这身体也是不中用了,咳咳,咳咳!”
朱翊钧皱起眉头,咳嗽起来。
这一咳嗽就是好几分钟,一直咳到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郑贵妃吓坏了,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赶忙上来给朱翊钧又是拍背又是顺气。
但很快,郑贵妃的目光落在地上斑斑血迹上,表情顿时凝固。
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惊骇,赶忙大叫了起来。
“宣,宣太医!”
很快,太医们就匆匆忙忙地抵达。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钧因长期沉迷酒色,再加上辽东惨败,国内党争、起义不断等诸多困扰,终于一病不起。】
画面中,朱翊钧躺在病床上,脸色无比的憔悴。
郑贵妃服侍在朱翊钧的左右。
但让人有些奇怪的是,皇太子朱常洛却并没有在这个场合出现。
大殿之外,方从哲看了一眼身旁的同僚们,表情非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