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秦桧之死让历朝皇帝非常高兴,赵构面临清算问题(第2页)

 在眼下这种秦家被“破鼓万人捶”的情况下,赵构夺取权力,打击秦氏余孽的行动自然非常顺利。

 秦氏集团事实上分成两种人。

 第一种自然是如曹泳、林一飞这种秦氏集团的死忠、核心人物,那是一定要打压下去的。

 第二种,也是曾经秦氏集团之中人数最多的,那些趋炎附势的墙头草们。

 这些墙头草们甚至都不需要赵构发话去招揽,就已经主动跳出来充当赵构重掌大权的“带路党”。

 首先对秦氏集团反戈一击的,便是之前建议秦桧加九锡,准备上奏让秦熺接替秦桧当宰相的两名御史,张扶和徐?。

 就在秦桧病死的第二天,两人立刻就向赵构上奏折,弹劾秦氏集团中仅剩的最后一名大佬级人物——临安知府曹泳。

 赵构顺水推舟,当天就下旨免去了曹泳户部侍郎、临安知府的职务,并将秦桧的私生子林一飞也顺势罢官。

 至此,秦桧所有的直系子孙都被全部逐出了南宋朝廷。

 紧接着,赵构又将之前因为献媚秦熺被秦桧所恶,让曹


泳派人弹劾掉官职的前平江知府汤鹏举出任殿中侍御史。

 汤鹏举竭力讨好秦氏集团公认的继承人秦熺,却因此被秦桧免官,心中对秦氏集团的恨意可想而知。

 他刚刚上任,就立刻将秦桧的党羽王扬英、曹冠、曹玮、张常先、王会、郑侨年、高百之等近百人统统弹劾了一遍。

 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在被弹劾之后免官、流放。

 作为秦氏集团之中的反骨仔,张扶、徐?和汤鹏举三人的反戈一击,自然是直接就命中了那些秦氏余孽的要害。

 汤鹏举甚至在和赵构奏对的时候公开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为(御史)台官凡一年有半,所论皆秦桧余党。”

 这句话让赵构听得龙颜大悦,不久后就将汤鹏举提升到御史中丞,很快又升官到参知政事,迈入宰相的行列。

 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引发了御史们对汤鹏举的集体仇恨。

 秦桧没死的时候,谁不是在秦桧淫威下混日子?

 你汤鹏举跪舔秦桧儿子秦熺的行为天下皆知,现在倒有脸来说我们是秦桧余党?

 很快,又有御史叶义弹劾汤鹏举,说汤鹏举本就是秦桧余党,如何能让“一秦桧死,一秦桧生”。

 正好赵构也觉得汤鹏举的利用价值已尽,顺势将其罢免宰相之位。

 汤鹏举虽然在位不久,但在他的榜样作用下,朝堂之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清算秦桧余党的斗争。

 这场斗争很快就变成了满朝官员们的狂欢,每天都有几十上百篇弹劾的奏折送到赵构面前。

 赵构看着面前的这些奏折,沉吟良久,缓缓对着面前的宰相们道:

 “朕说过,秦桧终究还是为国有功。眼下余毒既清,若是再追究下去,实无必要。”

 见宰相们似乎还有异议,赵构加重语气说了一句话。

 “秦桧执政十余年,尔等哪个不是曾经在秦桧手下办事,谁又没有对秦桧唯唯诺诺之时?”

 “若是真要彻底清算秦桧余党,尔等哪个又跑得了了?”

 听到赵构的这番话之后,宰相们心惊肉跳,连连应是。

 除了叮嘱宰相们控制攻讦规模之外,赵构还以几次行动证明了他对秦桧死后的宽容。

 被勒令致仕的秦桧之子秦熺在举办丧事的时候,给赵构上奏折道:

 “臣父际遇圣主,获依末光,眷礼始终,旷古未有。今合立神道碑,望特赐御题八字。”


赵构看完秦熺奏折之后,还当真就给秦桧写了八个字。

 “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秦熺得了这御书八字后大喜过望,将其视为秦家的保命根本,立刻让人将这八字作为神道碑主题。

 由于秦桧的名声实在太臭,此刻又是朝中清算秦桧一党的高潮时刻,人人对秦家避之不及。

 秦熺四处去寻找那些曾经对秦家阿谀奉承的大儒们,却无一人愿意给秦桧撰写神道碑文。

 不得已之下,秦熺只能将赵构这八个字刻在神道碑上,其他部分全留空白。

 随后,赵构又亲自给秦桧定下谥号“忠献”,并在秦桧下葬时亲自前往秦家,召见秦桧遗孀王氏。

 看着面前凄凄惨惨,惶恐不已的王氏,赵构清了清嗓子。

 “尔亡夫对朕,对大宋皆有大功。今虽时局更易,朕亦保尔全家。”

 王氏和秦熺闻言,自然是连连磕头称谢不止。

 就连秦桧的两个儿子秦埙和秦堪,在被剥夺了派遣官职之后,也仅仅是“降官两等”,并没有按照许多人的奏折意愿那般发配流放。

 对此,时任参知政事的汤鹏举自然是颇为不解,便在面奏的时候对着赵构再三提议:

 “陛下当彻底清算秦氏余孽,不使其死灰复燃。”

 汤鹏举既然已经是当了秦氏集团的叛徒,自然巴不得秦桧的子孙们下场越凄惨越好。

 赵构闻言只是一声冷笑,不久后便将汤鹏举罢相。

 【对赵构而言,秦桧与其共同完成的“绍兴和议”,乃是赵构心中最不可动摇,必须要坚持到死的原则。】

 【若是全面批判和打倒秦桧,势必会将绍兴和议全面推翻,重新开启北伐对金国的战争之路。】

 【这是赵构万万不能接受的。】

 【故而,赵构即便明明已经被秦桧架空了十余年,却依旧在秦桧死后对秦氏子孙宽大为怀。】

 【归根结底,并非是赵构不恨秦桧,而是在赵构的心中,绍兴和议是比任何事情都要更加重要的。】

 在给秦桧盖棺定论之后,重新获得权力的赵构很快便将当时还在台上的参知政事董德元罢相,启用魏良臣和沈该两人为新的副宰相。

 紧接着,赵构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将岳飞冤狱的主审官,谋害岳飞的元凶之一万俟卨召回朝中,并和沈该一起拜为左相、右相。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

 原本在秦桧


死后,天下许多正义之士就上奏折希望给岳飞平反,让秦桧背负应有的罪责。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是秦桧以“忠献”的谥号下葬,秦家子孙没有得到任何清算。

 岳飞并未平反不说,谋害岳飞的主犯之一万俟卨还能回朝成为正宰相。

 就连左相沈该,枢密使魏良臣也都是当年曾经去金国和谈的使者。

 这些宰相们的人选只能证明,赵构虽然清算了秦桧,但依旧坚持秦桧之前对金国下跪求和的“绍兴和议”成果。

 对于真正的大宋爱国志士来说,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许多主战派的官员们暗中串联,决定共同推举一名真正的主战派领袖上位,以恢复当年岳飞未竟之志。

 那么问题就来了。

 究竟要选谁呢?

 李纲已经死了,吕颐浩、朱胜非等人更是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就连一度是主战派,后来变成主和派的赵鼎也死了。

 看来看去,也只有曾经的左相张浚。

 主战派的官员们很快就将请求张浚复起的奏折递呈到了赵构的面前。

 赵构看到这份奏折之后,瞬间暴怒,直接拍了桌子,将曾经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

 “朕宁亡国,不用张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汤思退、陈康伯又先后上位成为宰相。

 但这些人来来去去,无非都是当年的主和派大臣,也都曾经对秦桧唯唯诺诺当过应声虫。

 南宋主战派官员们想要借助秦桧之死改变国政方针的愿望,终究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并无任何实现的可能。

 就连最基本的给岳飞平反,都毫无可能。

 总之,对于赵构来说,他仅仅是希望能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直到安然老死。

 什么北伐中原这种狗屁事情,自然是不可能被赵构放在心上的。

 不过另外一件事情,却是赵构不得不面对的了。

 立储。

 在扬州之乱,搜山检海过后,赵构虽然因为王继先进贡的“黑虎丹”而重振雄风,但这仅仅是让他能够满足男人的欲望,并没有恢复他的生育能力。

 随着赵构正式登基已经超过三十年,他本人的年纪也到了五十岁,南宋朝堂之中要求立储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以来都顽固坚持,觉得自己还能生一个儿子的赵构,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慎重地考虑起立储问题。


 其实在很久以前,赵构就考虑过立储的问题。

 画面中,还非常年轻的赵构和心腹宦官张去为,对此展开了一番讨论。

 张去为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陛下,以臣之见,当立太祖后裔为上!”

 张去为给赵构讲了一个在宋朝宦官内部流传了多年的典故。

 早在北宋开国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因“烛影斧声”之事不明不白地死去,随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夺得皇位。

 赵光义继位之后,赵匡胤的几个儿子和长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莫名其妙地死去。

 然而赵光义毕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让自家的皇兄断子绝孙。

 故而赵匡胤依旧还有血脉流传下来。

 当时的司天监苗昌裔在夜观天象之后,就曾经对宦官首领王继恩说过一句话。

 “太祖之后,当有天下。”

 王继恩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并将其告知了后来的宦官首领们,一代代流传下来。

 赵构听完这个典故之后,心中也不免嘀咕。

 “此事当真?”

 张去为一脸严肃地开口:

 “奴婢用性命担保,此事千真万确!”

 “况且奴婢也觉得,立太祖后裔为储君,乃是陛下之最优选择!”

 赵构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张去为的意思。

 说白了,赵构的正统性终究是不足的!

 真正得到全天下承认的最后一位宋朝皇帝,是赵构的兄长宋钦宗赵桓。

 赵构只不过是因为宋徽宗、宋钦宗和所有皇族皇子被劫掠到了金国领土之中,捡漏继承的皇位罢了。

 若是赵构从其他五服内的近亲子侄之中选择某个人立为储君,那么将来赵构死后,在法统上就会出现问题。

 人家不一定要认赵构当爹,认宋徽宗、宋钦宗不是更加正统?

 那样的话,赵构就未必能在宗庙里享受四时祭祀和香火了。

 张去为作为赵构宠信多年的心腹宦官,对此自然看得十分明白,才借着这个典故提出了改立赵匡胤后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