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刘询精准放血,刘秀感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页)

 

 虚闾权渠单于看着这两个家伙,只能说是非常的心累。

 

 他呼出一口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道:

 

 “天山以南没有就没有了吧。”

 

 “只要守住天山以北,大匈奴还是能对汉朝有一战之力的。”

 

 右贤王也恢复了理智,忧虑地开口道:

 

 “单于有所不知,那个郑吉屯田也就算了,还在不停地招揽我们右贤王部的贵族和牧民。”

 

 “这几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就已经有好几千人投奔郑吉,都被安置到汉朝的河西四郡之中了。”

 

 匈奴这些年的日子很不好过,就连最高层的单于、右贤王等人都觉得非常艰难,底层的老百姓更不必说。

 

 匈奴高层可没把底层的牧民当人看过!

 

 右贤王部又是唯一一个不由挛鞮氏王族统治的,更是突出一个没爹没娘,爷爷不疼姥姥不爱,小日子过得极为凄惨。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屯田所在的渠犁,对牧民们来说就是天堂啊。

 

 牧民们哪里管你什么狗屁的种族之见?

 

 只要能活下去,当汉人的狗都愿意!

 

 虚闾权渠单于又是一阵眼皮乱跳,怒道:

 

 “之前跟汉朝的和约里不都说了吗?双方都不得收留对方国家的子民。”

 

 “郑吉这个混账东西怎么敢的?本单于要派使者去长安质问汉朝皇帝!”

 

 右贤王双手一摊,道:

 

 “质问也没用啊大单于,汉人最厉害的就是嘴皮子。”

 

 “最关键的是,咱们现在也没有出兵南下的能力。”

 

 虚闾权渠单于表情顿时变得僵硬。

 

 右贤王这句话,说到了点上。

 

 匈奴人为什么会把误入境内的汉朝人礼送回去?

 

 就是因为匈奴人害怕触怒汉朝皇帝,引发十万汉军骑兵北上。

 

 但汉朝又不怕匈奴!

 

 所以汉朝大可以公开招募匈奴底层牧民,挖匈奴人的墙角。

 

 匈奴要是不服气,那就南下来进攻汉朝,大家打过一场呗。

 

 正是因为汉朝拥有了强大的、超越了匈奴的军事实力,所以汉朝说要和平,那匈奴就必须乖乖选择和平。

 

 就算是右贤王部那边天天有牧民逃亡去汉朝,导致匈奴的人口牲畜不断减少,国力不断削弱,匈奴也只能选择和平!

 

 虚闾权渠单于心中气愤,道:

 

 “这个汉朝新皇帝,天天就知道玩弄这种阴谋诡计,还不如之前那个刘彻呢。”

 

 刘彻在位的时候,汉军就是一个直接北上硬刚。

 

 无论匈奴什么想法,汉军打到门口来,大家都必须统一思想迎战。

 

 可现在嘛,刘病已在一次无功而返之后,甚至都不出兵了。

 

 就玩经营,玩渗透,玩小刀子割肉。

 

 匈奴这边吧,为了几百几千牧民开打,又犯不上,也不敢。

 

 可不开打呢,又要继续被郑吉这些家伙给恶心,给继续割肉。

 

 总之就是非常恶心,但又一点办法都没有!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中,欢声笑语一片。

 

 刘秀抚须感慨道:

 

 “宣帝就是宣帝,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确是把匈奴人耍得团团转啊。”

 

 耿弇笑呵呵地说道:

 

 “臣扪心自问,若臣是匈奴的贵族,那真的会被气得每天睡不着觉的。”

 

 底下的牧民天天跑去投奔汉朝人,偏偏还没办法阻止。

 

 那可是牧民啊,难道还能不让他们出去放牧了?

 

 耿弇非常庆幸,还好咱是大汉的!

 

 邓禹笑道:

 

 “宣帝看似没打仗,但实则通过郑吉等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削弱着匈奴。”

 

 “这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不停给匈奴放血的方式,看似进度缓慢,实则细水长流。”

 

 “也就几年时间,匈奴必生内乱啊。”

 

 大汉可不是只有郑吉一名戍边将军。

 

 漠南草原从东到西,整整上万里。

 

 大一点的城池就有居延城和受降城,小一点的据点要塞更是几十上百个。

 

 这些个边境的城池、据点、要塞,就相当于一个个小水管,不停地把匈奴人仅有的那点水抽到大汉这边来。

 

 几十上百个小水管一起抽水,那可真是要命的事情了!

 

 刘庄笑完后,好奇道:

 

 “为何其他朝代的皇帝们很少用呢?”

 

 “好像父皇在没有金幕之前也很少用。”

 

 刘秀表情稍微变得没那么开心了,摇头道:

 

 “这种办法,只有大汉强盛的时候才能用。”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种条件用的。”

 

 弱一点的大汉,匈奴直接南下。

 

 够强的大汉呢,又会直接像刘彻一样北上。

 

 如刘询这般,既能让大汉比匈奴强,还能克制住北上一举平定匈奴的诱惑,绝无仅有。

 

 丞相宋弘点头道:

 

 “是啊,关键还是在历史功业评价上!”

 

 汉武帝刘彻,大战不断,封狼居胥,人称千古大帝!

 

 但像刘询这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争能让史书铭记,也就没有功业可言。

 

 纵然能削弱匈奴,但对后人来说,刘询此人没有记忆点,注定评价不如汉武帝。

 

 后人看待历史人物,都有一个惯性。

 

 那就是把这个人一辈子的功业最高峰,等同于他的评价。

 

 刘彻封狼居胥,就是牛。

 

 刘询没有饮马北海,就是不如刘彻。

 

 当过一次世界首富,哪怕将来破产了,后人的评价也会比一辈子稳定在世界前十富豪的人要更高。

 

 这就是最高峰的重要性。

 

 刘秀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