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76!v奔跑的蜗牛v

第160章 收获的季节(第2页)

 黄原的徐家村大队,徐志全收到了郑卫民的信。 

 “卫民娃对咱们大队还是很关心的嘛!”徐志全撮着牙花子对婆姨贺英说道:“你看看,这信又来了。” 

 贺英认的字不多,看不懂信,只是说道:“人家卫民有良心,忘不了咱们大队!这马上都要收玉米了,附近的几个大队可都看着呢。” 

 “有甚好看的?”徐志全眼睛鼓了鼓,却又很得意:“这次一定让他们把眼珠子都给瞪出来!” 

 正如郑卫民所猜,尽管错过了播种,但在后期的照料上,徐家村大队的人都非常上心,今年秋天一定是个好收成。 

 “等收完玉米你再给卫民回信吧。” 

 “那是自然,要不空口白牙的,我写什么?” 

 徐秀莲的师专读到了第三年,读完大三就要出来工作了;但她自家事自家知,教书这种事情她实在做不来,虽然念了大学,但工作之后可能都比不过人家民办老师。 

 周玉秀比她晚了一年,但人家的本事放在那里,徐秀莲能感到压力。 

 刚一开学,她和周玉秀范成功都收到了郑卫民寄来的明信片,三个人凑在一起说笑了好久。 

 但没过几天,郑卫民的信也到了,在打问大队责任制的状况。 

 徐秀莲没有隐瞒,把黄原地区的见闻都写给了郑卫民,不单单是原北县,其他的几个县也有不少大队开始了责任制。 

 “有田专员支持,很多大队都放开了干,但有很多公社的领导不太情愿,有个顺口溜都流传开来了,叫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信的末尾,徐秀莲说今年会在秋收的时候回家看看,她要看一看这个不一样的时刻,等收完了玉米,她会再给郑卫民写信的。 

 不少人都在等着秋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他的地区可能还能打个折扣,但安徽那边可是最先改革的,他们承受的压力最大。 

 不少记者都奔赴安徽,力求在第一时间拿到最准确的资料。 

 国庆节之前,附小的课余辅导员报名工作完成,效果比想象的要好;郑卫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人多了,其二是大家还没有那么功利,他们愿意多做一些事情。 

 收到徐秀莲的信之后,郑卫民对秋收很是期待。 

 蔡志勇同样期待:“今年秋收结束,报纸肯定会有报道!我要把报纸收好,拿回去给大家伙看。” 

 陈宣加入了谈话:“报纸上有报道不假,但依旧有人在唱反调!你们知不知道,安徽今年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