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十七万两(第2页)
过了许久,他缓缓站起身,来到御案之前,沉声开口:
“陛下,您看一看这海岳送上来的奏疏,
奴婢觉得有些新意,但拿不定主意。”
“海岳?”
光汉皇帝面露诧异,将脑袋从奏疏中抬起,
接过了黄俊递过来的奏疏,一字一顿地看了过去。
很快,光汉皇帝露出了一些感兴趣,又看了一遍,转而面露思索。
因为工坊的拼凑,来往商贩以及百姓越来越多,
渐渐地,工坊地内出现了一种写着各种工坊所生产物件的单子,
从最初的只记载位置工坊名字、掌柜,
到现在记录了每日产能以及招工讯息,还有诸多库存余货,
甚至还有一些客栈的掌柜也在上面登记信息,
以此来吸引来往的商贾与百姓。
现在此物已经出现了有半个月,
就连百姓们都时常去看,不为别的,只为了了解一番各处工坊的行情。
这让海岳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可以利用之处,
朝廷的邸报虽然每一日都会挂在衙门附近的公告栏上,但能去看的百姓不多,
他们更喜欢去看城门附近的告示,
上面有京城内发生的一些趣事,
以及衙门的悬赏,而后将其牢牢记下。
海岳认为,朝廷可以做一个类似的物件,
上面刊登一些故事,招工信息,以及工坊所在,
最重要的是,朝廷要在上面说一说最近要做的事,
也省得百姓们整日惴惴不安,生怕这些工坊什么时候又关门了。
光汉皇帝看着海岳的上疏,眉头紧皱,
若是办一个此等物件,银钱倒是一个大麻烦,
虽然现在的纸张与刊印不贵,
但总是要人操持,一个新设立的衙门,百余人是如何也少不了的。
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此物掌控在朝廷手中?
光汉皇帝想到了在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大乾律》,
那时候大明百姓家中人人一本,
若是有官吏欺压百姓,
就可根据大明律中律法,进行惩治,甚至能当街抓官。
但后来....皇权旁落之后,此等书籍便再无用处。
他是知道的,为了将大明律发放到所有大乾百姓手中,朝廷花费了多大的力气,
如今大乾,能做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