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准备离开(第2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亲身体会,才知道此言不虚。 

 苏元青闭目养神,等考卷下来,便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 

 依着先前所学,他全然忽略天分与才华,像工匠对待物品一样对待他的诗赋,先破题,再解题,再在草稿纸上写成长文,最后浓缩成规定的句子。删删改改,时间就过去了,最后把差不多的文字誊上,便算作答卷。 

 这个过程既无乐趣,也无灵感,全靠耐心支撑。 

 不过,那首诗倒是很有意思。这诗的题目,竟然与剿匪有关。 

 透过那题目,苏元青似乎都鞥看到被刺杀的学政对匪徒的浓浓恨意。 

 他也根据学政的心思,写了一篇颇为激进的剿匪诗,简直要跟匪徒同归于尽。不过这首诗,他最后没有誊在答卷上。 

 因为学政只是主持考试,题目或许跟他有关,但是最后批改试卷的,却是那位数百里外赶来的书院山长。激进的诗,或许学政会很喜欢,但是这位书院山长却未必很喜欢。 

 他誊写的那首诗,是很中庸的。 

 事后想想,比起中规中矩的诗,比起整个考试的文字,他最喜欢的还是那首他没有写在答卷上的那首。 

 匪来了,就打嘛,拼死一战。何必子曰,书曰的。 

 这大概就是一种江湖气。 

 出了考场,苏元青赶回家。 

 还没去洗澡,看到李玉扇,他先问道:“房子的事怎么样了?” 

 李玉扇说:“奴婢这几天每天都去牙行,只见卖家都很看好现在局势,一直给房子加价,但就算不知怎么的,卖不出去。” 

 苏元青说:“这就说明现在安定下来了,但人心没有。” 

 李玉扇问道:“人心怎么了?” 

 苏元青说:“人心里依旧认为,很快就要打仗。” 

 李玉扇说:“那岂不是跟咱们想的一样。” 

 苏元青点点头。 

 他已不是一无所有的乞丐,也不是只会读书的书生,在读了吕家书楼的那些故事,学了那些本领之后,他对世间的事已有所理解。 

 他知道,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跟别人想的一样。卖一样的东西,赚不到钱,抱一样的想法,赚不到钱。很多人糊里糊涂,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往往能赚到钱。而那些更厉害的,是知道别人想什么,因而从中取利。当然还有最厉害的,他们是知道做什么事,能让别人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因此把天下人都当成棋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