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哪吒(第2页)

 “李讲抓人,既不符合律法,也不符合礼数,两头不占,他凭什么这样对待一个孩子的父亲?”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讲这样无凭无据的插手别人的家事,他把自己当皇帝了吗?”

 “古来今往,儿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李讲这般丧心病狂,简直不当人子!”

 现在的洛阳城,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可以说,李讲下令押送陈建入狱,这一件事直接踩在了不少人的红线上。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有人冒出来,急赤白脸的指责李讲。

 大逆不道,六亲不认,忘恩负义,不当人子……

 太多的骂声了,几乎光凭口水就能淹死李讲。

 不过,很快就有人站了出来,为李讲撑腰。

 “没有理由?陈建的女儿七岁就写出了第一首贯州诗,可现在呢?连登府都难,这一切都因为陈建!”

 “没错,若不是这个陈建贪图眼前之利,拒绝了一位大儒的好心,陈初初绝不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十岁,蕴灵境,这份资质有多强不用多说了吧?可她连一道极境都没有修炼出来,前路几乎断绝!”

 “我觉得李镇国做得很对,若真放任这样的行为,那天底下该有多少个‘陈初初’被残害?而且还是被亲生父亲的鼠目寸光所残害!”

 “那也应该从长计议,好言相劝,天底下哪有父母害孩子的?李讲就是做错了!”

 大唐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争论,观点大概分两种。

 一部分人,认为李讲罔顾孝道,违背人伦,人人得而诛之。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李讲做的没错,再任由陈建行事,才是真真正正的害了陈初初。

 起初,还有人不把这些声音当一回事。

 但伴随着事情愈演愈烈,终于有读书人推算出来,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这起事件,竟然逐渐形成了一种对“孝”的辩论。

 什么才是“孝”?

 是事事都听父母,百事父母为先,尽全力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才是孝?

 还是说,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明辨是非,合理的尊重父母,才是孝?

 人们各持观点,争吵不休。